第70章 伪姓“赵”,实姓“完颜”(北宋历史) (第2/3页)
”
听到赵构“恸哭”,蒙恬顿时乐了,笑道:“恸哭?只怕赵构当时心里乐坏了,赵佶、赵桓等人被金人带走,赵宋的皇位便是他的了。”
李念也道:“应有一些悲伤,毕竟父兄妻女皆被掳走,但高兴应大于悲痛。”
“在金人带着赵桓等人北归后,被金人强行立为皇帝的张邦昌跳了出来,其知晓他这皇位要真敢坐下去,性命必定不保,想要保命只有扶一位赵宋宗室为帝,凭扶龙之功保住性命。”
“而普天之下,最合适为新帝的赵宋宗室是谁呢?除赵构外,还有他人?”
“当然,想扶赵构为帝,靠张邦昌自己肯定不成,他身为宋臣,不够资格立新皇,必须得有一位身份足够的人物。”
“可在汴京城中的赵宋宗室几乎被金人一网打尽,天下哪还有这样的人物?”
始皇等人也思考起赵宋宗室有足够身份地位册立新皇的人。
不多时,冯劫便想到了一人,“张邦昌所想到之人莫非是被宋哲宗赵煦废掉的那位皇后?”
李念点点头,笑道:“这位孟皇后虽在哲宗朝不得宠,甚至被废后,但其也因祸得福,由此避过了靖康之耻,没被金人掳走。等赵佶、赵桓等一干人被金人掳走,她摇身一变,成了赵宋宗室中身份地位最高之人。”
“张邦昌也想到了这位孟皇后,将之找到,以孟皇后为名拥立赵构。这下,有了孟皇后支持,赵构即皇帝位已是名正言顺。”
“但张邦昌拼命想拥立赵构,赵构却根本不敢去张邦昌的地盘,也不敢回汴京,而且依惯例,不可着急登基,得先表示谦逊,辞让一番,尽管赵构已从多处表现出他想登基,他想当皇帝!”
“直到五月初一,在百官劝进,孟皇后也已昭告天下,让赵构‘嗣大宋之正统’后,赵构才在赵宋的南京应天府正式祭祀天地,登基为帝,并改年号‘建炎’!”
“‘建’,开创、建立之意,‘炎’为火,依王朝的五德之说,赵宋为火德,赵构等人取‘建炎’年号,意为赵宋还在,依旧是火德赵宋。”
南北宋是后人划分的,宋朝可不会将自己给划分成南北宋,因此也不存在赵构等人觉得北宋已经灭亡,他们南宋从今天起建立,继承了北宋这种想法。
冯去疾道:“取这年号应还有抗金之意,金国有‘金’,而火克金,赵构等人希望能对抗金人。”
李念道:“赵构确有抗金之意,但他与其父兄一样,在畏惧金人的同时,也犹豫反复,且其抗金也非真抗金,只是他稳固皇位、聚拢人心的手段。”
“在建炎朝始建不久,赵构起用了李纲,看似要大用主战派,实则还是想与金人求和,因而他在一边给李纲封官的同时,一边派大臣前往金国求和。”
始皇等人对此丝毫不感到意外,不愧是父子兄弟,真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三条狗东西都是一样怂。
要是当时在汴京城中当皇帝的是赵构,其所作所为只怕也不会比赵桓好到哪去,结果依旧是被金人破城,全给掳到北方去。
“赵构此人表面一套,背里又是一套,表面看着要与金人决战,与金人不共戴天,实则背里想着要巡幸东南,也即是他还是觉得在北方不安全,想跑到南方去!”
“但因李纲反复劝阻,使得赵构未能立即成行,可李纲也成为了赵构的眼中钉。在他的默许下,汪伯彦、黄潜善、张浚等人弹劾李纲,列举李纲十多条罪状。这汪伯彦正是接赵构到相州的相州知州,与黄潜善深得赵构信任!”
这一听便知道是些什么物种,能够深得赵构信任的,那能好到哪去?
蒙恬笑道:“这汪伯彦、黄潜善、张浚之流,想必也如赵构一般,想向金人求和,想要南逃。其等弹劾李纲,背后定有赵构支持!”
李念道:“李纲连这些人跳出来弹劾,心中哪不明白,主动辞官。李纲辞官后,赵构等人巡幸东南再无阻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