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尽忠报国终被害(北宋历史结束) (第2/3页)
,赵构、秦桧等人就是想害他性命,其归乡也依旧会被谋害。”
从赵构、秦桧等人决定要谋害岳元帅时起,留给岳元帅的只有死路一条。
因为,岳元帅忠心,其他能活命的路,他都不会选!
李念也叹了口气,继续道:“元帅此时既无兵也无权,更便于赵构、秦桧等对其谋害。”
“为给元帅炮制罪名,秦桧与张俊等人对岳家军下手,收买岳家军将领,再逮捕元帅在岳家军中的心腹将领,然后好炮制元帅有谋反之意。”
“但任凭秦桧、张俊等人如何威逼利诱,严刑逼供,元帅的心腹将领张宪都不愿诬陷元帅。可张宪本人不愿意,秦桧等人可以‘帮’张宪‘愿意’,既然拿不到实证,那就造些伪证。”
“岳元帅刚回到江州没多久,便又接到宋廷诏令,让他回临安,可这次回临安是岳元帅的绝路。”
始皇这时问道:“那岳飞可知他回临安会面临何事?”
李念道:“以元帅之智,岂能不知?但他还是毅然回到了临安。”
闻言,始皇赞道:“当真是尽忠报国之臣,明知前为绝路,仍慨然赴死。”
赞叹完,始皇又惋惜道:“可惜未逢明主,赵构不配有此忠良贤能之臣!”
“在回到临安后,岳元帅被投入大理寺狱中,其子岳云、其部将张宪早已下狱。宋廷派人审讯岳元帅,初时审讯元帅的宋臣并非秦桧党羽,在审问时,元帅清白正气,并不畏惧,向审讯他的官员露出背后刺字!”
“看到元帅背上的‘尽忠报国’四字后,审讯的官员也为之动容,查得元帅无罪后,主审官何铸如实向赵构、秦桧等人禀告,请以无罪释放元帅。然赵构、秦桧等人本就要谋害元帅,怎可能将元帅释放?”
“秦桧换下何铸,让其党羽万俟卨为主审官,面对万俟卨等人的故意诬陷、严刑拷打,元帅也依旧不屈。”
“而在元帅被下狱拷问时,赵宋与金人达成和议,赵宋向金人称臣,成为金国藩属,淮河以北之地全归于金,包括已被岳家军收复的唐州、邓州等大片土地,并每年向金贡银二十五万两,贡绢二十五万匹,双方送还一些人员,像赵构生母韦贤妃。”
真是讽刺,岳飞这位被金人畏惧的抗金大将在狱中被严刑拷打,可在牢狱外,赵构、秦桧等却在和金人议和。
这些人达成议和后,还会很高兴,还会认为这是莫大的功绩,庆祝自己终于跟金人爸爸达成了议和。
“议和已成,元帅必死!但秦桧等人实在找不到元帅的罪行,遂强行为元帅罗织数条罪名,像元帅有异心,像元帅为援淮西时故意逗留不进,坐观友军伤亡,延误战机,像对赵构不敬……”
冯劫叹道:“若岳飞真有异心,其或许便不会身亡!”
当皇帝想要诬陷你拥兵自重,想要谋反时,你最好真的拥兵自重,不然下场老惨了。
“宋廷上下人人都知元帅是被诬陷,有许多忠直之臣申冤,在宋廷外,也有不少正直之士站了出来。可刚与金人达成议和,赵构、秦桧等人怎么可能让这些人破坏了和议。”
“担保元帅无罪的官员被免官,被逐出临安,上书为元帅申冤的士子被处死被流放!韩世忠也为元帅之事质问秦桧,秦桧回答是‘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蒙恬给气笑了,道:“莫须有,好个莫须有,以一莫须有之罪而处死一忠君爱国之将!赵构、秦桧当遗臭万年!”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赵构下令处死岳元帅及其子岳云、部将张宪。据闻元帅在其供状上只有‘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字!”
“元帅被处死的消息传出,赵宋诸多百姓为之恸哭,而金国则大喜,设酒宴相庆。”
虽早已知道岳飞会被处死,可真听到其被赵构、秦桧那帮狗贼谋害,还是为其怅惘惋惜。
蒙恬道:“其等当然高兴,最忌惮的大敌被除去!”
“在史书上,常认为是秦桧等人诬害了元帅,但若无赵构允许,秦桧等怎可能诬害得了元帅?李某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