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尽忠报国终被害(北宋历史结束) (第3/3页)
于谋害元帅一事上,赵构当为主责,秦桧次之!”
“因赵构为君,便将主责归于秦桧,不敢论及赵构,属实无耻!”
“元帅虽死,但其尽忠报国的精神却传扬了下去,流芳百世,为后人所敬仰,秦桧虽一时活着,但其卖国为荣的卑劣行径将遗臭万年,为后人所不耻!”
“后来,在明宪宗成化年间,浙江布政使周木重修岳元帅之墓,用生铁铸秦桧与其妻王氏像跪于元帅墓前。”
听到这番话,始皇等人全都看向李念,目光极其认真,这是件超出了他们预料的事,震撼到了他们!
他们心里也门清李念为何要提到这件事,这是在告诫他们:莫要以为自己权力大就可胡作非为,要是做出和秦桧等人一样的事,会被人在日后给铸成雕像跪着的,千百年任人羞辱。
李念似没注意到始皇等人的注视,继续道:“因为秦桧太臭名昭著,其跪像屡次被损毁,被重铸多次。”
至于损毁的原因,李念不说,始皇等人也知道,出于对岳飞的喜爱敬仰,对秦桧这种奸臣的深恶欲绝。
“跪像最初只有秦桧与其妻王氏,但后来又加上了万俟卨、张俊,民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谁奸谁忠,他们心中自有公论。但李某认为还不够,这跪像还缺了赵构。”
其实不立赵构跪像的原因很简单,赵构是君,即便知道这是个狗东西,明清时的大臣也不敢铸赵构的跪像。
因为赵构再是个狗东西,其君王的身份摆在那,铸其跪像,让同样为君王的明清皇帝咋想?
他们会想:你等今日能铸宋高宗的跪像,是不是某天也能铸我们的跪像?
始皇显然也想到了这点,但他只是看了眼李念,未说什么,他很清楚这小子就是故意在说这些。
李念脸现冷笑,继续道:“后世还有人为赵构、秦桧洗白,觉得他们杀岳元帅有理可循,岳元帅本就有错。”
“他们洗白秦桧的话术多是,想杀岳元帅的是赵构,秦桧不过是一执行者,秦桧身为赵构手下大臣,他能怎么办?只能遵照赵构之意!”
“但这种话术跟洗白晚清时的李鸿章差不多,都说是为形势所迫,可李鸿章可以拒绝不签那些卖国条约,秦桧也可拒绝赵构的命令,既然签了条约,做下了卖国之事,那就得承受骂名!”
“且以秦桧的聪慧,难道他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不,他知道,还十分清楚,所以用赵构是主使,他只是帮凶这种说法不能为其洗脱罪责。”
“再且,秦桧的祸国殃民之举甚多,可不只是谋害元帅,其为赵构倚重,权倾朝野,犯下了许多卖国祸国之罪。难道这些都是赵构主使?”
“再说赵构,为其洗白者的理由多是元帅要迎回赵佶、赵桓,赵构担心其父兄回归后,他皇位不稳。”
“但赵佶在当时已死,赵桓虽活着,然其威望大失,且宋廷中无其人马,回来也对赵构形不成多大威胁。”
“当然,以赵构的软怂无耻,可能真会有此想法。但即便元帅真有迎回赵佶、赵桓之想,也不是赵构谋害他的理由,且‘迎回二帝’是赵构自己喊出来的。”
“迎回二圣”是赵宋当时的政治口号,赵构自己都在喊,而且这件事都还没发生,连失地都未收复,更别说“直捣黄龙,迎回二圣”。
岳元帅当时与部下说这话,当只是用来向部下表明击败金人的志向。
“为一己之私而置天下于不顾,可不复故土、不接父兄,这等人也配为君?”
“不接父兄”也就罢了,可能为了自己私利硬是不收复故土,这种人应该称为天下之贼,而非天下之君。
“再有如岳元帅参与赵构立储,岳元帅不遵军令之说……”
这些人为赵构洗白,多是站在赵构一角,自认为自己是君王。
“实则,赵构谋害岳元帅的原因很简单,也不可洗白,赵构其人自私自利,胆小无耻,其心中只有己而无国无民,为保己身之权势,欲对金人卖国,遂害元帅。”
没那么多复杂的原因,赵构就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