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2章 传“教”于西  帝秦设计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82章 传“教”于西 (第1/3页)

    听到翻译转述过来的话,王陵笑道:“大王误会了,此‘出山’并非指李念公子在辅佐皇帝陛下前居于山中,而是指李念公子学问大成,正式任职辅佐于皇帝陛下。”

    “出山”一词可追溯于《晋书.谢安传》,是一个本不该出现在大秦这时代的词汇,但被李念给带到了大秦。

    “原来如此,还以为李念王子真住在山里。”欧西德穆斯一世又问道:“使者方才曾说贵邦皇帝陛下想让贵邦人人皆读书识字,可都读书识字,谁去耕种,谁去织衣?若贵邦人人都为学者,贵邦可有那般多职位?”

    王陵笑道:“读书识字亦不妨碍耕种织衣,读书读的好,可能还有利于耕织。”

    王陵并未解释为何读书读的好有利于耕织,大秦设置的科目可不只是人文学科,还有自然学科,大秦的学子读书后,会根据偏向分流。

    这些被分到自然学科的学子,会被教授农业、纺织等等知识,在毕业后也会从事这方面的事务。

    而且,他们也不用担心毕业即失业,因为大秦现在真包分配!

    大秦的人才缺口太大了,尤其是自然科学方面,按照李念制定的计划,大秦在未来几十年里,在教育方面都要以扶持自然科学为主。

    王陵继续回答欧西德穆斯一世的问题,“至于人人都为学者,大秦能否有足够的职位,大秦只恐学者太少,而不怕学者太多。要是真能人人皆为学者,大秦必定已至极盛之世!”

    人人皆读书识字的大秦,王陵自己都想象不出来那是何等模样,必然极其先进,极其强大……

    “且学者多,能从中选出的优秀贤才也多,以这些优秀的贤才治国,国家必能更为强盛。”

    听了王陵的回答,欧西德穆斯一世注意到一个问题,他好像还不知道大秦是以各种方式选才,遂问道:“不知贵邦如何选才?”

    王陵笑道:“大秦选才之法主要有三:一者、有贤名,受人举荐,得皇帝陛下考察而用之;二者、从军立功;三者、也是大秦当今最重要的选才之法,参加咸阳大考!”

    “咸阳大考”,那是什么?

    欧西德穆斯一世道:“使者属于三法中的哪种?那‘咸阳大考’又是何物?”

    王陵端起面前的酒杯喝了一口,将酒杯放下后才回道:“说来也是惭愧,王某乃是被皇帝陛下选中为官。”

    至今他都没想明白,为啥突然被皇帝陛下给派人召去参加称帝大典,且在称帝大典结束后,皇帝陛下也没放他回乡,反而给了他任命。

    和他同样情况的人还有很多,像如今的西域总督刘季,也是在称帝大典前被皇帝陛下召到咸阳观礼,从此便简在帝心,最终被委以西域总督的重任。

    根据他们这些人私下里的猜测,皇帝陛下之所以会在称帝大典前召他们到咸阳,兴许和李念公子有关。

    也即是李念公子向皇帝陛下举荐了他们这些人,李念公子对他们有举荐之恩。

    可要真是李念公子举荐的他们,李念公子又是从何处知晓的他们?为何要举荐他们?

    心绪流转间,王陵接着道:“咸阳大考是近几年大秦设立的选才考试,每年皆有一场,时间定于夏季。”

    咸阳大考的时间给改了,第一次咸阳大考举办得着急,因此在考试时间上也比较赶,在始皇称帝大典后不久便举行了咸阳大考。

    如今已不是当初,当时因赶工而弄出来的东西自然要调整。

    现定在夏季,是因春季需要耕种,秋季需要收获,冬季寒冷,唯有夏季是个相对不错的选择。

    “咸阳大考,凡我大秦子民,只要有才学,自觉能参考,那便可参加。考试科目有历史、地理、策问、算学、化学、物理!”

    在第一次咸阳大考时,历史、地理、政策问答是合在一起为策问,但现在给分开了,格物也给分成了化学、物理,没有生物。

    李念原本也想设生物这一科,但考虑到这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