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79章 巨大的反响,登上纽约时报!(求订阅!)  1979:未婚妻是天仙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479章 巨大的反响,登上纽约时报!(求订阅!) (第1/3页)

    房间内,因布鲁诺教授的一番评价,变得安静下来。

    “真的吗?”

    妻子有些惊讶的望着布鲁诺教授,发现他那张苍老得生出褶皱,脸颊眼下生着老人斑的那张严肃的脸上,满是认真与庄重。

    惟一还算年轻明亮的湛蓝色眼睛里,也流露着属于他这个心理学家,儿童文学理论大师的激动与喜悦。

    相处大半生的妻子,十分了解自己的丈夫,一眼便得知了结论。

    “如果真像你说的那样,恐怕学界又要生出不小的动静喽,支持的,反对的估计要吵翻天。”

    妻子张了张嘴,只是有些感慨,接着俯身捡起摔落在地板上咖啡杯,轻笑道:“不过这样的热闹事,可和你这个快八十岁的老头子没什么关系。”

    “你啊,还是注意点自己的情绪,别太放肆了。”

    妻子抬手按在丈夫肩膀上,让他重新坐在椅子上,“今天的药还没吃,我去给你拿过来。”

    “知道了!”

    布鲁诺教授听到妻子口中的警告,不满的吹胡子瞪眼睛。

    这篇论文的确相当出色,观点也极具颠覆性,但想要在美国学界内获得广泛认可,恐怕还不容易。

    一来,这是一篇简论,不够完善,不成体系。

    二来,论文作者还是中国人。

    三来,观点太惊人。

    学术之争可是相当残酷的事情,就好比日心说与地心说。

    不仅要毁灭你的肉体,还要毁灭你的思想。

    布鲁诺教授作为学术界的前辈,自然明白这一点。

    不出意外的话,要不了两天,他绝对能在评论报纸上看到对这篇论文的批评和声讨。

    “在此之前,我还是先写一篇评论再说吧。”

    布鲁诺教授感慨的摇摇头,好在儿童文学理论发展从文学的分支附庸,再到独立发展壮大,也不过二三十年,学术界内部还算是开明的,不然这篇论文也不会这么容易的就刊登出来了。

    打定主意,布鲁诺教授说干就干,掏出纸笔,一边翻看论文,一边撰写评论文章。

    中途拿着水杯和药片的妻子走过来,敦促着他将药喝下,然后继续完善。

    最终到了中午午饭时间,布鲁诺教授终于完成了这篇评论,文章名称就叫:《读论文XXX有感:我们必须思考儿童文学是否真的纯洁了?》

    “下午我出去一趟,投一篇稿子出去。”

    布鲁诺教授手里拿着刀叉吃土豆,与妻子商量道。

    “你还真是看中这篇论文啊,何必搅和进去了。”

    妻子无奈的看着丈夫,“你打算投给哪篇报刊?”

    “纽约书评!”

    布鲁诺教授忽的抬头,让妻子看到一双锐利明亮的眼睛,斩钉截铁的说道。

    “Oh!Mygod!”

    妻子惊呼一声,显然对丈夫的选择很是惊讶。

    《纽约书评》是美国文艺界知名的文艺阵地,是很多文学家,作家,精英知识分子的心头好!

    它的评论文章更具知识分子气息、更激进、更注重思想深度。

    它不仅仅是评论一本书,更是以书为切入点,展开对社会、政治、历史和文化的长篇论述。

    显然布鲁诺教授这篇文章,足以达到这个要求。

    毕竟这关乎着儿童文学未来的发展,以及关于儿童文学本质的巨大争议。

    纯洁无瑕还是欲望投射?

    这个问题值得所有人思考。

    不过在此之前,还需要花费两到三天的时间,毕竟纽约距离芝加哥直线距离将近八百公里。

    这个时间差,就足以让其他批评者的言论刊登了。

    第二天早上。

    布鲁诺教授就迫不及待的拿着程开颜的那篇论文,来到学校的办公室,找到了好几位文学领域的教授,兴致勃勃的推荐起来。

    “大家注意到昨天新一期的《儿童文学》上面那篇论文了吗?”

    “儿童文学,什么论文能让您这么激动?哈哈。”

    一位年轻的教授,好奇的问道。

    “莫非是加拿大那位佩里·诺德曼教授的论文?”

    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女教授,猜测道。

    佩里·诺德曼是加拿大温尼伯大学英语系名誉教授,自70年代起从事儿童文学教学与研究。

    其中著名的理论贡献就是:图画书“三重叙事”理论(文字故事、图像暗示故事、图文结合故事),对学界影响深远。

    “不是那个老家伙!”

    布鲁诺教授用力摇头,扬了扬手中的期刊论文,“都不是,是一个来自中国的学者!这绝对是一篇极具颠覆性的论文!大家可以看看!”

    “中国学者?!”

    “中国人还能在我们美国发表论文?”

    “沃森,这你就不知道了吧,这两年我们美国可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