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禅观与净土破障篇第四集  禅观与净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禅观与净土破障篇第四集 (第1/3页)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十二面,我们看丁二的别示魔境。

    我们上一堂课带领大家了解五阴身心。五阴是我们无始劫的妄想跟业力,代代的相传而变现出来的。我们凡夫的五阴叫做有漏五阴,因为它是一个轮回的根本。所以蕅益大师说: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认作本来人。因为我们不断的相信我们有漏的五阴,所以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深受轮回的痛苦,因为你现在的五阴哪都带你不去,也不会把你带到极乐世界去。我再讲一次,我们现在的五阴身心,你现在的感受,现在的想象力,现在的执着,只会让你继续轮回,这个就是现在的五阴,有漏五阴。

    所以我们要设定目标,比方说我们要创造一个极乐世界的无漏的五阴,我希望把娑婆世界的五阴,转成极乐世界正报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莲花化生的五阴,那怎么办呢?不能直接转化,就是旧的五阴要创造变成一个新的五阴,中间有一个过程叫做归零。先把有漏五阴回到清净心,然后再重新出发,不能直接转换,没那个本事。因为你不能从妄直接变成真,所以要先破妄。就是把旧的五阴归零以后,然后再重新创造一个新的五阴。

    那么从旧的五阴归零的过程,你开始在否定过去的时候,我们过去的五阴会产生反弹,因为你开始逼迫它,你要消灭它,调伏它,即将在这个五阴要归零的过程的时候,它产生的反弹,我们叫五阴魔境,是这样来的。其实是一个好现象,就是它即将消灭的前一刹那,会现出一个影像出来,如果你能够不为所转,就过关了。如果你一失足,那就成千古恨。所以我们来看看,五阴魔镜的第一个、精明逼现空成宝色,看经文。

    丁二、别示魔境

    ◎精明逼现空成宝色

    发端观相

    又以此心精研妙明,观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于时忽然十方虚空,成七宝色,或百宝色,同时遍满,不相留碍,青黄赤白,各各纯现。

    指名教悟

    此名抑按功力逾分,暂得如是,非为圣证。

    示迷必坠

    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好,我们来看,“又以此心精研妙明,观察不停”。当我们在破妄的过程,我们在《楞严经》是正念真如,或者你忆念佛号也好,总之你要摆脱五阴的纠葛。你从今以后不再跟着感觉走了,从今以后它打它的妄想,你不随妄转,你就安住佛号。以一句佛号来抵抗五阴,也是可以,方便有多门。你用空性来抵抗五阴,用真如抵抗五阴,用佛号抵抗五阴,有些人修密宗用持咒对抗五阴都没关系。五阴,你只要不跟它互动,它自己会凋落,因为它是生灭法。

    一个开始不随妄转,安住清净心,安住佛号的人,叫做精研妙明。当然他要一段时间观察不停。你对佛号的观察、安住,慢慢的会怎么样呢?“抑按降伏,制止超越”,因为一开始修行的人,他的心是往内收摄。往内收摄,这个感受、想像得到一定的调伏。在调伏过程,忽然!看到“忽然”这两个字没有?就是魔境的麻烦它不可预测。就在你打佛七的时候,就在你打佛三的某一支香,这个佛号念得非常好,佛号清楚、分明,你的五阴身心世界好像暂时不存在了。你这个人好像就只有能念的心跟所念的佛,能念的心清清楚楚,所念的佛了了分明,法界就一个声音,你突然间就觉得你的色身不存在了。

    这个时候事情出现了,本来你是念佛,佛号历历分明,因为你的收摄身心,去刺激到色阴,然后在十方虚空当中,突然间你眼前看到虚空是七宝色,或者是百宝色。而且更离谱的是,这个颜色和颜色之间还互含互摄,青黄赤白,青色的跑到红色里面,红色跑到青色里面,“不相留碍”,各各显现又互含互摄。

    那这到底怎么回事呢?佛陀就解释了:“此名抑按功力逾分,暂得如是”。那是因为你的身心世界收摄的非常成功,色阴得到一定的调伏跟迫害,所以它产生一定的反弹。这个只是暂时的,不是你真正的成就念佛三昧了,不是。因为你的色阴得到一定的压制,所以它出现了一定的光明色。

    如果你不执着,你把它当做是一个生命的过客,就像你在坐高铁一样,你看到了颜色过去,过去就过去了。你的心该念佛还是念佛,该忆念极乐世界还是忆念极乐世界,完全不把它当一回事,这个是善境界。恭喜你,你修行有进步了。你的五阴,因为这一次的出现,你会更上一层楼。你从这个佛三结束以后,身心世界对你的伤害降到最低了,就算它以后有病痛,也不容易干扰到你了。因为你跟五阴的身心慢慢有一种脱离的力量,如果你不执着的话是善境界。就是你对五阴,不是完全脱落,开始慢慢的走向脱落。如果你产生执着,即受群邪,所有的鬼神、魔王就趁隙而入,控制你的身体,落入魔道。一念之间而已,就在一念之间而已,

    所以这个魔境只有事先知道,等到你今天已经着魔了,世间上没有人救得了你,就是世间上还活着的,没有几个会有办法救你了。所以这个魔境,你要么不要,一旦着魔基本上就没救了,在佛教界基本上就没救了。

    这个地方就是说,当然,心理建设很重要。就是说,为什么我们修行,这个讲到目标问题,为什么要先有目标?圣道门叫发菩提心,就是你到底为什么要念佛?你为什么要打这个佛七?因为过程太复杂,就是我今天为了成就念佛三昧。好,你是为了往生,那你的目标明确以后,这个过程出现任何的境界就跟你没有关系了,这样懂吗?修行最怕怎么样?你没有目标,人家去打佛七你也跟着去打佛七,人家坐在那边念佛,你也跟着念佛。但是你有一点善根,你佛号一念出现好境界了。所以一个没有大目标的人,就经不起这种小花的考验,因为你没有目标嘛。

    为什么所有善知识引导大家修行,他第一个先告诉大家,我们为什么打佛三,他一定告诉你目标在哪里,你才不会被过程当中,任何的小花、小糖果所蒙蔽,这就是一个假相。你看到七宝颜色又怎么样?又怎么样?你看到以后一执着,前功尽弃!所以,所有的相状只能参考。说:哦,我的修行到什么程度?它是借假来判断你真实的功德,所以,说到最后就是你的目标问题了。你念佛是在积集往生的力量,就算没有成就念佛三昧,你也是要培养跟阿弥陀佛的一种因缘力,跟这个光明相,跟这个七宝色是没有关系的。

    所以,这个地方的色阴一旦出现以后,如果你没有注意,就即受群邪。那受群邪的后果,后面会讲的更清楚。

    好,我们看这是第一个色阴。就是说,诸位!当然它有十种魔境,我们只讲其中一个。就是你在打佛七的时候,突然间身体变得很轻松,你不要在意。就是你的色身产生任何的变化,知道就好。你告诉自己,我不是追求这个东西,突然间气脉通畅了,你突然间看到你自己的色身变的更庄严了,你都不要去执着。因为这跟你没关系,它就是五阴的假相。你安住一念的清静心,安住一念的佛号,这才是真实的功德,三宝可以救拔你,其他这些都是假相。这个地方要注意。

    丙二、明受阴境(分二:丁一、总标阴相;丁二、别示魔境。)

    丁一、总标阴相(分二:戊一、正示受阴区宇;戊二、悬示受阴尽相。)

    好,我们看明受阴境,前面是粗显的色阴,一个色法。现在讲到精神的感受,我们怎么突破感受。这当中丁一的总标阴相,先看戊一的正示受阴区宇,好,看经文。

    戊一、正示受阴区宇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犹如魇人,手足宛然,见闻不惑,心触客邪,而不能动,此则名为受阴区宇。

    受阴给我们的障碍,这个区宇就是障碍。它举一个例子,“若有所得,而未能用”。一般要到突破受阴,表示你对色阴的调伏有一定的功力了,所以叫若有所得。就你已经对色阴的执着,对色法的执着,有某种程度的调伏跟解脱了。

    但是,他还是不能够完全产生自在的施展。为什么?因为受阴把你给困住了。所以受阴就好像一个人睡觉,被这个魇魅鬼控制。魇魅鬼控制的时候,你手脚都还在,但是动不了。你可以看得到,可以听得到。但是你不能有任何动作,就是被魇魅鬼控制住了。

    “心触客邪,而不能动”,这个就是感受的区宇、区隔。就是这个人,你对色阴、对色身的执着降低了,但是他心中经常感到纠结,很多人都是这样。你看有的人福报很大,色身养的很好,但他就是闷闷不乐。也讲不出为什么,他就是被感受牵着走,不是物质的世界伤害你,是你的感受在伤害你,这个就是被魇魅鬼控制,虽然手脚都很自在,但是就动不了,就是你心中,心有千千结。

    戊二、悬示受阴尽相

    若魇咎歇,其心离身,返观其面,去住自由,无复留碍,名受阴尽,是人则能超越见浊。

    如果你哪一天内心已经摆脱魇魅鬼的纠结。“其心离身”,一念清净心摆脱了你的感受的纠结。那么“返观其面”,你能够反观你的身心世界。这个时候你就“去住自由,无复留碍”,就没有任何感受的障碍。

    这个感受的障碍,我个人讲一个小小体悟跟大家分享。我刚出家的时候,我们要持午。就是过午以后晚上不能吃任何东西,只能饮水。当然我们以前在家是晚上吃正餐,吃很多东西,所以到晚上有两个小时特别饿。饿的是真的有时候手都发抖,晚课都没办法做。

    面对这个感受,但是我后来找到一个答案。就是说这个感受,如果它是真实的,你真的感到饥饿,这种饥饿感是真实的,那你应该早上要更饿才对,对不对?你昨晚很饿,结果你一个晚上没有吃东西,早上起床应该更饿,对不对?结果不对,早上起床饿的感觉完全消失掉,所以我就很深刻的体验这个感受是虚妄的,是因缘所生,是唯心所现,是一种习气造成的。从那次以后,我觉得感受对我的伤害、障碍就差很多了。

    就是我们以前刚出家,有时候会跟着心情走。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不想拜佛,就是找一些理由,说怎么样怎么样,所以不想去做功课,结论就不想做功课。真的!因为你长时间修行的人,就是问题比较麻烦,你们很喜欢做功课对不对?因为你经常没有做功课,所以很想做功课。你每天做功课的人总是想说,我一个月是不是能够放假一两天,我们为什么出家众都没有礼拜六礼拜天呢!

    但是那个感受的突破以后,你就告诉你自己,不要相信你的感受,你不喜欢,那是一种感受。其实你每次功课一做下去,五分钟以后你就喜欢了。所以那个时候我觉得感受的突破,就是说你该干嘛就干嘛。我讲实在话,一个人如果老是跟着感受走,你十天里面有四天不想做功课,哪一个功课是每一个人都愿意做的?印光大师讲,不能念要他念,就突破感受嘛。所以这个感受就是你要突破,否则的话,你身体健康也没有用,你就被魇魅鬼控制。就是你色身很健康,去突破色阴,但是你内心有纠结。

    师父在讲经的时候,我有观察。如果跟着感觉走,我目前的经,有百分之三十的经,我是不想讲,就这堂课我不想讲,但是我把它讲过来了。因为我不再相信我的感受,该干嘛就干嘛,你时间到了把衣披上,就上去就对了。

    它是这样子,就是五阴它跟你是互动的。你不断的战胜它,不断的调伏它,你就有自信,你看到它就更有自信。所以人修行会越来越好,要么就越来越糟,你每次被它control(控制),每次屈服它,它就对你越大胆,你知道吗?你不断的纵容它,把它养得又肥又壮,所以五阴是你养出来的。你每次都得听它的,它不高兴你就得听它的,那你什么事都干不了。所以这个感受是第二个要突破的,突破了色阴以后,就是感受问题了。

    好,我们看它的魔境。就是你在调伏的过程,当然受阴它也不会完全屈服的,它会反弹。我们看过抑生悲,我们看经文。

    丁二、别示魔境

    ◎过抑生悲

    发端现相

    阿难!彼善男子,当在此中得大光耀,其心发明,内抑过分,忽于其处发无穷悲,如是乃至观见蚊虻,犹如赤子,心生怜愍,不觉流泪。

    指名教悟

    此名功用抑催过越,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觉了不迷,久自销歇。

    示迷必坠

    若作圣解,则有悲魔入其心腑,见人则悲,啼泣无限,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好,我们看受阴的魔境。就这个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