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35章 人头悬于城楼之上!  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435章 人头悬于城楼之上! (第3/3页)

,回到京中,就要把大相国寺给抄一回。

    要问这回怎么苏武又不遵传统了?且不说这是不是正经传统。

    就说三武一宗灭佛,是不是传统?

    苏武这手段,多么柔和?

    真把三武一宗弄来,特别是其中有一位下的命令,见到秃头的就得抓起来。

    苏武比之,那是圣明非常,真是天下第一大善人。

    什么“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都让他们破产了去,宫观寺庙里,要么真去吃糠咽菜好好修行,要么就别去!

    苏武朗朗之语,语速极快,好似呵斥一般,左右几番说完。

    自是吴用点头:“遵旨!”

    吴用心中,还真不是很认同苏武此举,毕竟宗教之事,在如今社会上,影响力巨大,大得其实超乎想象……

    苏武这么干,是要承担许多后果的,说不定又什么妖人蛊惑人心之类,揭竿而起不是不可能……

    至少,苏武的口碑,会大减,宫观寺庙里,不会有一人说苏武的好话,这些人里,许多还影响力极大……

    但吴用转念一想,这位天子,在乎这个吗?怕这个吗?

    说不得来日,许多秃驴与牛鼻子,还真要自寻死路,牢狱里关都关不过来,断头台上砍都砍不完……

    那就不说什么了,天子有命,那就这么干了!

    却看那广弘和尚段和誉,一番话语听下来,当场呆愣,怎么天下竟是有人能对佛陀如此不敬?

    这是他不可想象之事,便是中原之人,中原之书,他不知见了多少,越是有名有姓之辈,哪个不是对佛法尊崇有加?

    岂能不闻宋辽天子,哪个不是虔诚之人?

    大理国昔日不论见谁,都以佛国称道,哪个不是礼遇有加?

    怎么忽然眼前这位……

    段和誉一语就去:“陛下,岂不闻世间之事,皆有因果循环,皆是报应不爽,今日陛下如此毁佛,来日怕是报应连连呐……”

    “是吗?”苏武挑眉去看,有时候,人真能气笑,前两日,此人还领着数万大军要打要杀,今日,好似就真成了得道高僧……

    沿途而来的尸首无数,还没来得及陈腐……

    所谓虚伪,不过如此了。

    苏武问了一语:“这大理佛国,可是百姓人人衣食无忧了?所以寺庙越建越多,金身越来越厚,便是僧侣着袈裟,也要金线来缝?”

    段和誉自是穿的沙弥衣,但六铉与妙澄两位大师,那袈裟当真金光熠熠。

    段和誉自不心虚,一语来说:“世人皆苦,修行此生,只为来生脱离苦海,人世一遭,乃渡厄之行,唯有西方极乐世界,才是修行之归宿!”

    “行,就等你这句话!”苏武点头,其实没什么耐心,本来也不打算杀段和誉,此时,苏武转变想法了,一语再去:“既然你如此说,那你先脱离苦海吧,正好,你是为了天下苍生计,所以今日身死于此,想来死后,定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证道果位。”

    段和誉闻言一愣,一时还没反应过来,天子这是要杀他?

    只看天子左右一招,自有铁甲军汉上前押人。

    高僧大德,一时也有慌乱,合十之手合不住了,口中连忙说道:“陛下今日之为,定为将来埋下祸根呐,此般罪孽,此生洗刷不得!”

    “你不是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吗?今日某这屠刀多屠几人,来日,自就放下了,可不就立地成佛了?”

    苏武真是能辩,却是转头也看高量成:“你来动手吗?”

    却看高量成躬身一礼:“陛下……臣……”

    “陛下,让我来……让臣来!”说话之人,是高寿贞。

    “行,你来!”苏武一抬手,指向城楼处,一语:“人头悬于城楼之上!”

    高寿贞已然去也,拔刀在手,两个军汉把人押住,他自手起刀落就下,口中还有骂骂咧咧之语:“你这昏庸之辈,记得去与我高氏先祖请罪!”

    人头说落就落,苏武一眼都不多看,打马往前去,先进城。

    府库也好,行宫也罢,该抄的抄,该拿的拿,军汉们也还等着赏钱。

    当然,寺庙都要抄一番。

    苏武是急,很急,急什么?

    他怕许多事,越是往后,阻力越大,就好比这宗教之事。

    他苏武,不怕什么怪力乱神,不怕什么因果报应,不怕有妖孽蛊惑人心,不怕什么口碑之类……

    因为他知道,他的口碑,在史书里,不在那些佛道的抹黑中,也不在那些愚昧信众的嘴巴上。

    等他死后,旁人只怕更是难做。

    不如他苏武来!

    还有两位大师,呆呆愣愣站在那里……

    苏武马匹已经走过了,回头还瞥一眼去,两位大师立马低头避开眼神。

    这大师,好似也并不如何了得……

    苏武心中所想,微微嘲笑。

    一旁尸体没了头,满地血泊,竟是肌肉还在抽搐。

    行宫之内,着实奢华,亭台楼阁,不差中原江南……

    往后这里,自就是云南路经略使司了。

    苏武稳坐高台,左右军汉谋臣,苏武开口:“命武松带兵入蜀,吴用随行为谋,快马去荆湖与汉中关中,一并发兵入蜀,擒拿赵构。某……朕,先归京去!”

    苏武,不知为何,今日,终于改称为“朕”了,虽然屡屡因习惯而说错,但有意去改,昔日,他是不在乎的……倒也不知是个什么心路历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