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6 材料!工艺!卡着哈工大科研脖子了 (第2/3页)
谢威摇头。
别看这只是一个无人车间,里面就装着一些数控机床跟机械臂,却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自动化研究项目,涉及到工业自动化、自动控制、自动检测、通讯、计算机等一系列的自动化相关技术。
整个车间,从最初的立项到现在,已经投入超过6.2亿的研究经费。
“谢主任,目前我们这边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优化控制程序,设计更灵敏的传感器等,不过经费……”
“按原本计划,我们至少需要三台运算速度在20亿次每秒的超级计算机,现在连运行自动控制程序都需要从学校超算中心调用,这对项目的进度有很大影响……”
杜国旺身边众人纷纷开始诉苦。
得!
又是要经费的。
“这边先给2.18亿经费。”
谢威想了想,开口说道,“但是我更希望的是能解决五轴加工中心精度问题。航天跟航空对五轴的要求很高我们到目前连5导(0.05mm)的精度都无法稳定控制……”
谢威知道眼前车间是集成了学校甚至整个国内最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可基础的才更迫切。
“这不能怪我们啊!哈一机的基础零部件达不到精度要求,滚轴丝杠副的精度不稳定……”
一名四十出头的中年人无奈地说道。
“他们也在努力……主要还是控制系统,尤其是在补偿纠偏等方面……”
杜国旺急忙开口。
“行了,现在不去追究谁的责任。哈一机那边确实也在努力,说到底还是咱们的材料跟制造工艺太差了。”
谢威叹了口气。
哈一机从跟哈工大合作后,其实已经有了很大发展,至少在小型数控车床的技术上有着很大进步。
但是,同样也因为他们的技术进步,遭到了国际数控巨头们的围剿,这几年要不是谢威提议加大普通通用机床的生产,提升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日子早就过不下去了。
国际巨头们不是傻子。
最早在发现国内能提供数控系统后,确实慌了一阵,甚至当初松了四轴联动加工中心的禁运。
后来发现国产的质量一直提升不上去后,直接终止了正在谈判的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的合作,更是停了高精度三轴、大型三轴、四轴加工中心的交易。
无论是航空航天,对三轴及以上加工中心的需求很大。
不是谢威不清楚,也不是学校这方面投入少——需要补课的地方太多了。
这也是为什么谢威现在不得不把所有资金重点向基础材料跟加工设备领域上投入的原因。
“还有用于加工刀具的硬质合金,目前用于加工钛合金、高温合金的刀具材料都不够耐磨……”
“行了,小康,谢主任又不是不知道!”
杜国旺打断了中年人的话。
康磊,杜国旺带的第一批博士研究生,现在尚未毕业,却是自动化研究中心的干将,本科在首都大学,研究生在华清大学,放弃了在华清继续攻读博士,也放弃了出国,来了哈工大。
“我去金属材料所那边看看。”
谢威没有因为康磊的抱怨就生气。
学校所有的课题小组,从最初成立到现在,如果不是谢威强行把科研时长跟经费挂钩,怕是都不知道猝死多少科研人员了。
“六哥,你怎么有空找我了?可别又给我们整项目了,现在咱们金属材料这边一堆项目,全部都要求高、又没有多少经费……”
张敬研并没有因谢威职务不断升高就疏远。
依然按照实验班时候一个寝室那样那样称呼。
“如果我是来给经费的呢?”
谢威看着张敬研已经生出白花的两鬓,憔悴的脸庞以及布满血丝的双眼,默默叹了口气,“材料不是一天就能突破的,我不催。”
“加工高温合金的刀具?”
张敬研知谢威是无事不找自己,甚至都不登金属所的大门。
无他。
去了就会被整个金属材料所的领导跟专家们堵住要钱,要人,要设备。
从前些年上级不准哈工大到处挖人后,谢威虽然又出了一些馊主意,可其单位都防备着哈工大呢,自己培养的人不少都会被部里调走,哪里去搞那么多人?
“只是一方面。现在的高温合金所承受的工作温度,还是有些低,涡扇-10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