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你们真是害苦了我(二) (第1/3页)
孙玉时兴奋道:“同志们!今后大家有关于预算使用的想法,都可以在会议中提出来,我们一定不辜负大家的信任!务必做好大家的服务工作!”
秘书处的妙用就在于,尽管人人都可以有建议权,但最终哪些建议可以被拿来正式讨论、通过,这是由秘书处决定的。
也就是说,尽管余切千防万防,他还是拥有了对这笔预算“一票否决”的权力。
余切真是卧槽了,燕大的水太深了。开个会而已,怎么还给我加担子?
为什么不相信我不在乎这百万港币?
你们这些人,真是害苦了我!
他当场宣布“我才疏学浅,不擅长担当这些行政工作”,打算把副秘书长的乌纱帽辞去了。结果,全体学术委员会思虑再三,坚持要他担任。
这是余切的第一次辞任。
当时学术委员会诸多成员,主要是看在孙玉时的情面上,把余切选上去的,还没有打心底里觉得余切应该来领导他们。
毕竟二十来岁的副秘书长,简直是骇人听闻!
中文系如今有大批七八十岁高龄的国学大师,在各学院之中,恐怕是“老龄化”最严重的院系。余切比他们的子孙辈都还要小。
不久后,出来一件事情:学校缺乏资金,想要挪走一部分中文系的“港币捐款”,校长丁磊孙询问孙玉时怎么看?
孙玉时自然不敢拒绝,又不情愿答应,只好在召集众人开会:同志们,学校要我们这一笔钱,我们怎么办?
众人面面相觑,议论起来,无非是“形势比人强”这些个屁话。
余切一听就怒了:捐款人的意愿就是拿去中文系,就这么一个想法而已,你还给人篡改了?!真是画蛇添足!
我绝对不允许任何挪用!
历史上,查良庸给中文系这一次捐款只是第一次罢了,他后续还要捐出上千万港元,直到燕大被打动,特地为他设立“查良庸国学基金”。
丁磊孙此番挪用,看起来是顾全大局,实则是鼠目寸光之举。
余切跑去校长办公室大闹一通,丁磊孙被骂得狗血淋头,他也是个老好人,招架不住了就说:“你们学院拿走这么多捐款,我也是被其他学院喊来想办法的,难道不能支援其他学院吗?”
“这不是支援不支援的问题!而是一个起码的道义问题,你们到底知不知道慈善基金是怎么一回事?首先尊重捐款者意愿!”
“余切,百万港币不是小钱,你万一得罪其他学院的教授,以后……”
丁磊孙本来想说你今后怎么办,但他仔细一想,似乎余切也无所谓。只好道:“你什么事情都不需要做,任由事情发生就行,你和查良庸关系本来就不好……他将来就算知道了,也不会觉得你有什么错。”
“因为这是合乎流程的,你决定不了。他不会怪你。”
“我为什么决定不了?”余切说,“谁要是觉得我‘得罪’他,请他来找我,使出他所有的招,来十个我也不怕!”
丁磊孙见余切态度这么坚决,只好打消想法。
学校只是第一轮。
第二轮是教育部委。
八十年代的高校十分缺乏资金,尤其缺乏对外交流资金。
查良庸捐的是港币,具有“美元券”的性质,可以直接看做十多万美元。于是有人盯上了这一笔钱,准备兑换成人民币,按照官方汇率一比0.8兑换。
一港币换不到一元人民币。
而因为各种原因,实质上这个汇率无法达到,据海外华侨回忆,市面上的真实汇率为48港币兑换100人民币,自50年代以来没有变过。
94年中国汇改,目标是接近市面水平,结果一改完,官方汇率立刻暴跌。
这一去一来,百万捐款就被洗得不到一半。
仍然是余切来想办法。这次他没有大闹一通,也没有打桥牌时发牢骚,而是直接找上了主管教育的何老:
“何老,你们为什么要挪用这笔钱?”
何老没想到余切竟然能找上门来,羞愧难当:“教育部要出一批公派留学生,每人每年一万美元,其中学费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