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老田的贡献 (第2/3页)
嗯,是美元。”
要不是他微微翘起的嘴角,要不是老侯还算了解老田,不知道的还真以为老田不在意呢。
“装!”
老侯在心底暗自啐了一口,这货以前还是很有艺术家风范的,不知道何时起,居然也变得这么会“装”了。
难道我还能不知道是美元?还用得着你特意强调?
以老侯对老田的了解,主要是对禁导期之前的老田的了解,要是这家伙那时候带出的学生拍的电影,只追求票房而忽略了艺术,这家伙绝对能把人骂死,甚至动手都有可能。
老侯对田庄庄的事,了解的很清楚。
2000年左右,提起国内的大导演,大多数人肯定不自觉的想到老谋子和陈凯哥,最多再加上一个小钢炮和江文。
但要在1990年左右,提起国内活跃的电影大导演,那绝对是田庄庄、老谋子和陈凯哥三个人。
可惜92年的一纸禁令,让田庄庄消失在公众视野。
但老侯知道,若是说国内谁对文艺片的贡献最大,既不是拿奖拿到手软的老谋子,也不是一部《霸王别姬》封神的陈凯哥,而是局外人绝对想不到的田庄庄!
甚至可以说,田庄庄是第六代导演的核心推手。
这并不是侯可明乱说的。
目前来说,要说国内最活跃也是知名度最广的几个文艺片导演,除了曹阳之外,那肯定是贾章可、王晓帅、娄耶、路学常等人。
贾章可的处女作《小武》,筹拍时遇到各种困难,没钱没人没设备……
是田庄庄亲自担任了监制,通过私人关系联络香江投资人,解决了影片的资金困境。
而事后,为了电影能过审,田庄庄更是连监制都没署名,虽然最后还是没过审……
就算这样,田庄庄还是通过私人关系,将影片拷贝送抵法国《电影手册》编辑部,促成该刊以头版刊发《发现贾章可》长文,引发国际关注。
在2000年,田庄庄以“艺术指导”身份,协助贾章可的《站台》申请到合拍片资格,使影片获得官方立项,开创“跨国资本规避审查”模式,为第六代导演集体转型提供了范本。
贾章可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从《小武》开始,田庄庄对现实主义叙事的坚持,也就是保留非职业演员的方言原声,深刻影响了他的创作理念。
王晓帅在93年筹拍他的第一部电影《冬春的日子》时,同样面临着没钱没人没设备的窘境。
于是,他找到了田庄庄。
田庄庄当时还在北影厂,并且正处在人生中最灰暗的时候——那时候他刚接到禁导十年的书面通知没多久。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老田冒险给王晓帅提供拍摄设备,要知道当时胶片摄像机属严格管控资源,更何况他还刚被禁导,不说人人踩一脚,但日子绝对不好过。
除此之外,老田还私下安排自己的灯光师、录音师给王晓帅,又介绍了香江的投资人,帮助王晓帅制作《冬春的日子》。
然而,由于当时《冬春的日子》绕过了国营厂的制片体系,违反了电影管理条例,又违规参加了国外的电影节,王晓帅继老田之后,喜提禁导套餐。
王晓帅还不只是喜提禁导套餐,同时被吊销了导演资格5年,他也成为国内首位被公开吊销了导演资格的电影人。
在王晓帅被禁止导演资格期间,生活那是相当拮据,可以说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又是老田通过非公开渠道,为其介绍广告拍摄工作维持生计。
到了2000年,王晓帅筹拍《十七岁的单车》时,老田再一次给予了莫大的支持。
“把农民工与城市少年的冲突具象成一辆自行车,让道具成为叙事发动机”,这句话就是老田给王晓帅的剧本的建议,也成了电影所有矛盾的核心。
并且,老田再次给王晓帅引荐了香江的资金,虽然最终没谈成,但跟弯弯那边却谈成了,让《十七岁的单车》有了投资。
除此之外,《十七岁的单车》拍摄期间,王晓帅在京城取景遭到了驱逐,拍摄胶片被扣留等问题,全是老田帮忙解决的。
还有电影的主演李斌因为逃课拍摄电影,被学校做了退学处分,又是老田出面,以北电名义发函称“教学实践”,让李斌的学校撤销了处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