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60章 婉约周惠敏,豪放的魏明(求月票)  激荡1979!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460章 婉约周惠敏,豪放的魏明(求月票) (第1/3页)

    这次的全国优秀中篇奖除了魏明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外,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高票当选,是本届头名,也是去年影响力最大的,电影和电视剧改编都被看中了,其中电影改编权被上影厂的谢进导演拿下。

    此外还有路遥的《人生》,吴天明导演也已经确定开拍了,但还在等周理京的档期,这是他认定的男主角人选,而《高山下的花环》剧版也想用周理京。

    魏明的熟人里,韦君怡《洗礼》、王盟《相见时难》、谌荣《太子村的秘密》、王安意《流逝》、蒋子龙《赤橙黄绿青蓝紫》也都入选,很快合订本就会出现在全国各大书店,可以让读者一次性看个够看个爽。

    不过魏红有些不满:“怎么没有《第九区》呢,那难道不是非常优秀的中篇文学作品吗!”

    她很喜欢这部,甚至从影响力上来看,《第九区》还要更胜一筹。

    魏明笑笑:“严肃文学和纯文学还是泾渭分明的,哪怕国外也是分开评奖,大家对我上一篇文学作品的印象还停留在两年前。”

    确实如此,参加全国优秀中篇颁奖的时候,同行们都觉得魏明已经放弃严肃文学了,自从《阳光灿烂的日子》后都两年没有产出了。

    像谌荣和王安意都不止一次表达过这种遗憾,虽然魏明写的歌如《我和我的祖国》也非常震撼,但总觉得他只有写才算不浪费这一身才华。

    而编辑朋友们则纷纷趁机打探,希望能拿下魏明下一部作品,只不过魏明现在确实没货。

    一是没时间,每个月都需要完成KPI,黑猫警长一篇、漫画大纲若干。

    光这就已经占据了他除了吃饭睡觉做爱之外的大部分业余时间。

    而且现在梅琳达那边出版公司刚开业,魏明还要为了这项事业进行英文中篇的创作,所以是真的挤不出来丁点时间了。

    再就是表达欲的降低,在这个年代,知青文学,伤痕文学,改革文学,自己都已经写过了,他不想重复,又不想凑合。

    现在他已经完全不缺钱了,不需要再为了千字十块的稿费逼着自己一个星期出一篇稿子,所以必然要等到自己有了想要表达的东西,或者感兴趣的东西才会写。

    但话不能这么明着说,显得自己装逼,所以他对编辑们道:“我现在更喜欢长篇,正在酝酿新书,这就跟哪吒他娘似的,可能得酝酿个几年才能生出来。”

    不过为了缓解大家迫切想要看到魏明新作的心情,魏明透露:“其实去年写了一个话剧剧本,这会儿在人艺呢,如果你们想要,可以去跟人艺商量一下,看能不能拿来发表。”

    魏明把决定权丢给了人艺,这种事人艺也没有理由拒绝,就算是为话剧版提前预热了,最终《驴得水》被《燕京文学》的章德凝大姐先一步拿下。

    距离魏明上一部重量级作品在《燕京文学》发表都过去快四年了,叫人无限唏嘘。

    《驴得水》不确定会在三月还是四月发表,不过二月底北大开学了,魏明只是在开学的时候露了个脸,正式启动了“魏明奖学金”,搞了一个捐赠仪式,然后就基本在北影厂忙着做后期了。

    同一时间的魏红则开始为留学申请做起了准备,国内这边没什么难度,为了给国家省点外汇,魏红没有申请公派留学生名额,费用自己承担,学校和教育部不会卡她,关键是斯坦福那边会不会接收。

    她的成绩方面没什么问题,托福超高分通过,还有《魔方?有手就能玩》这样的百万级畅销书也是加分项。

    不过为了万无一失,魏明还是给姑奶奶写了一封信,想要帮忙搞到一封推荐信。

    没想到姑奶奶办事这么利索,在魏明去香港之前,对方就回复,说是推荐信搞定了,到时候会直接从那位大佬手上寄给斯坦福。

    至于大佬的名字,叫陈省身。

    魏红知道后感慨了一句:“没想到是伯克利的陈省身推荐我去了斯坦福。”

    陈省身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也是美国国家数学科学研究所的首任所长,更是目前全球仍在世的数学家里排名前几的存在,说一句泰斗不为过。

    因为同属旧金山湾区,都是西部名校,斯坦福和伯克利是存在一定竞争关系的,尤其是数学,因为都是华人,陈省身其实是魏红最理想的导师人选。

    “怎么,现在想去伯克利分校,也来得及啊,这会儿推荐信还没写呢,”魏明调侃道,“说不定你还能成为陈省身的关门弟子呢。”

    魏红摇摇头:“之前我也研究过伯克利分校,出过的诺贝尔得主比斯坦福还多,很适合沉下心搞研究,但我觉得自己不适合,而且斯坦福跟硅谷更紧密,选择斯坦福,熟悉硅谷,也方便将来做投资。”

    硅谷啊,小红要是能把硅谷搞明白,多弄一些增值的股份,从他们这代开始,魏家再来三世富贵绝对不成问题。

    “行了,你继续写申请材料吧,我去平安叔那一趟,他找我有点事。”

    ~

    “两个事,一是我要出国了,去加拿大找做访问学者的倪光南聊聊汉卡的事,之前我们已经通过几次信了,他是这方面的行家,我和王选教授准备亲自上门拜访赚他入伙。”

    魏明点点头,单说汉卡方面,倪光南确实是行家里手,有利于方正在汉卡领域占据先手,前世方正也做汉卡,但起步要晚一些,而且绕不开一个叫张旋龙的人物。

    “还有就是,”魏平安道,“你不是说要去香港颁奖吗,虽然感觉没什么意义,不过学校还是给你批了,但你得帮个忙。”

    “啥忙?”

    原来是朱光潜朱老应邀赴香港中文大学讲学,恰好也是三月份。

    朱光潜老先生是上个世纪的人,今年都86岁了,毕业于香港大学和爱丁堡大学,在北大执教近40年,讲授美学与西方文学,是北大的宝贝级老教授。

    魏明虽然没有听过他的课,但巡逻的时候经常碰见,他的著作也没少看,配着他的著作再看那些西方文学会更便于理解。

    “你呢也不用一直照顾着,只是陪老先生去香港的孙子太年轻,没有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