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百八十章 三体伏笔,量子玫瑰(为蒙奇奇大佬加更,感谢再上一盟)  华娱:从神棍到大娱乐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五百八十章 三体伏笔,量子玫瑰(为蒙奇奇大佬加更,感谢再上一盟) (第2/3页)



    女教师突然恶狠狠地转向林云,对着摄像头举起枪:“但你们毁灭了这一切!大地上到处都是丑陋的城市,青草枯死溪水发黑,牛都被关进农场的铁笼中成了造奶和造肉机器!”

    镜头特写下的斯嘉丽·约翰逊突破了第四面墙,美艳而残忍:“所以,去死吧!”

    “砰”得一声,摄像机被子弹击毁,画面一片空白。

    显而易见的,这座世界最大的核电站成为了它们的目标,这在他们眼中就是一颗地球脓疮,他们唯一的诉求就是切开它,让放射性的脓血流得到处都是,叫世人看清技术的真相。

    林云刚刚返回控制室,总指挥向各方面通报了最新讯息:

    “根据侦查情况,他们根本没有谈判的意愿,之所以现在还没有引爆,是因为正在用小型卫星天线试图向外界转播实况,情况紧急,随时会引爆。”

    他没有等众人答话,直截了当地看向林云和许大校:“你们的武器,能不能区分人质和恐怖分子?”

    “不行。”

    “那能不能只瞄准击毙控制室里的恐怖分子?”

    林云继续摇头:“也不行,我们的武器是将建筑作为整体攻击,墙体无法挡住它,根据这个建筑物的大小和里面的人群数量,无论从什么方向……”

    她顿了顿:“里面的所有生物,绝无幸存之理。”

    总指挥听得悚然:“这是什么武器?中子弹吗?”

    “对不起,没有上峰命令,无可奉告。”林云简直要比里面的女头目斯嘉丽更冷静一些。

    但同时,她也更冷酷。

    “长官,现在的情况,其实就像一加一等于二那样清楚了。”

    “林云!”许大校听得目眦尽裂,和陈光一同上前把她扯走,和陷入沉思的总指挥示意后离开了会议室。

    “你疯了!”

    林云看着同样一脸不可置信看着她的陈光,默然摇头:“这座反应堆的容量是切尔诺贝利的十多倍,一旦被炸毁,方圆几百公里将变成无人区,可能有几十万人死于核辐射。”

    “这就是战场,就是战争的一部分。”

    被林峰嘱托看顾女儿的许大校有些黯然,“这我清楚,如果上级下令,我们坚决服从,问题是这不应该由你这个少校越权提出建议。”

    陈光忍不住道:“林云,其实……你是渴望使用那件武器的吧?”

    特写镜头猛地推近,牢牢锁住林云的脸。

    她没有立刻回答,缓缓抬起下巴的动作让脖颈线条绷紧,显出一种近乎傲慢的倔强,眼神没有丝毫躲闪,直接迎向陈光质疑的目光,瞳孔深处仿佛有冰冷的火焰在燃烧。

    构图刻意采用了略微仰拍的角度,凸显出她此刻不容置疑的气势,背景虚化成实验室冰冷的仪器和闪烁的数据屏幕,将她孤立在一个充满理性与决断的世界里。

    周讯饰演的女军官,这一刻的银幕人格几经完满:“这是原因之一,我不能否认。”

    在等待上峰命令的这两分钟里,谁都没有再说话。

    盛夏的热风吹过楼顶,楼下不时响起急刹车声,紧接着是士兵下车时急骤的脚步声、武器和钢盔相互之间的碰撞。

    直到对讲里总指挥的声音传来,陈光知道这群恐怖分子的死期到了,还有无辜的他们……

    他并不是什么圣母,只是经年的阴影笼罩在心头,挥之不去。

    林云甚至亲自坐上了一挺雷球机枪的射击位置,康中校和许大校互相看了一眼,默许此事。

    陈光等人在她的眼神和动作中看到了难以掩饰的兴奋,像孩子终于拿到了自己最热爱的玩具,让人浑身发冷。

    雷球机枪加速导轨上的激发电弧点燃了,尖利的噼啪声使楼下的人们都抬头向上看。

    当一群球状闪电飞入控制室时,“教师”已经停止了讲课,正伏在控制台上鼓捣着什么,由于射入建筑的球状闪电曾有短暂的时间失去观察者,进入概率云状态,当观察者重新出现而使概率云坍缩成确定态后,它们已失去了速度,只是沿随机路线低速飘行。

    闪电幽灵们开始了杀戮,观众眼中饰演女恐怖分子的斯嘉丽,死于了自己最厌恶的科学技术,一个她甚至没有听过的宏电子。

    陈光和林云进入控制室查看球状闪电第一次实战的现场,却在一小灰堆烬前停住了脚步,与别的灰烬不同,这位罹难者的一只小手逃过了毁灭。

    它白润稚嫩,每个手指根部的小小肉窝都看得清清楚楚,仿佛从来就没有脱离过生命的躯体。

    林云蹲下身去,轻轻拿起了那只小手,双手握着它,陈博士就站在她身后,一动不动地呆着,思绪错乱。

    特写镜头看得人毛骨悚然,观影者不由得对陈博士有些感同身受。

    没有任何意外地,精神压力极大的他一回基地就递交了辞呈,林云默然不语,丁仪亦保持着科学家的理性:

    “老陈,即便没有球闪武器,他们一样会死,而且更痛苦,还有成千上万的人,他们会死于辐射病和血癌,他们的后代会出现畸形……”

    “丁教授!”陈光打断了他,又看自己暗恋了许久的林云,“之前本就说好的,我负责建立模型,一直到发现球状闪电,后面就是你们的工作了。”

    “我知道这件事怪不了任何人,但看着那些灰烬铺在地上,还能看出他们生前的稚嫩和细小。”

    “看着整个核反应堆控制室的地板被我们发明出的武器做笔,画出了一张巨幅的抽象画,去描述生命和死亡……”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在林云一言不发的凝视下离开了。

    镜头切转,从十四岁开始就孜孜不倦地追逐球状闪电的奥秘,经历了无数失败、颓唐,幸而和丁仪、林云一起发现它的本质后,陈博士还是决定暂时远离这个幽灵。

    从动物活体试验到伊甸园事件的种种,都把他拉回了那个十四岁的梦魇。

    战争似乎被谈判一直拖延了下去,从初春到立冬,人们渐渐适应了战时的生活,防空警报和食品配给,就像以前的音乐会和咖啡馆一样,成为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一部分。

    画面闪过陈博士突然赋闲后的生活,他回到了原本供职的大气研究所,因为此前在龙卷风研究上的成果,在高波的力挺下主持了几个课题,成为了研究所最年轻的气象学博导。

    陈光时而在论坛上和草根军事网友辩论,驳斥恨国党们求和的谬论;

    偶尔回到自家的老宅,站在门前思考往事,看着父亲那幅画作上冒出来的水塔沉默不语,思考和宏粒子的关联。

    时间流逝,伍迪艾伦等人看了看表,知道这部和《阿凡达》总时长差不多的长片,即将进入最后的30分钟高潮。

    一切谜底即将揭晓。

    银幕淡出一行字幕,提示观众时间进入正月,龙国人一年中最重要节日的前一天。

    镜头聚焦在学术报告厅的讲台上,陈光身着略显陈旧但整洁的西装,向台下微微鞠躬。

    他刚刚完成了一场题为《东亚冬季风异常与强对流天气系统触发机制》的学术报告,内容严谨扎实,但唯有他自己和少数知情人明白,那些看似抽象的气象模型和数据背后,也来自他这十几年来对球闪的研究。

    “以上,关于今冬异常天气模式的探讨就此结束。”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沉稳。

    陈光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诸多学者、学生以及一些面容刚毅、坐姿笔挺的特殊听众,提高了声调:

    “旧岁将除,预祝各位新年快乐!”这句话带来些许节日的暖意,但紧接着,他的语气变得无比坚定,一字一顿地宣告:“龙国!必胜!”

    台下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既有对学术内容的认可,更涌动着一种在特殊时期同仇敌忾、共克时艰的强烈情绪,许多年轻学生激动得满脸通红。

    似乎已经从球闪的梦魇中走出来的陈博士,在被欢送出门时突然感到左胸一阵灼烧!

    他伸手探入上衣口袋,发现手机异常发烫,取出时设备已冒出白烟,拆开后内部芯片化为细灰飘散。

    陈光心里猛得一顿,一个无限趋近可能令他难以置信的猜测涌入脑海,连同电影宫下黑压压的观影者们一致意识到——

    有人在使用可以摧毁芯片的球状闪电发动宏电子攻击!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全场停电,陷入黑暗与混乱。

    特写镜头聚焦于陈光手中化为灰烬的芯片,慢镜头展现白烟缓缓升腾,他敏锐地察觉到异常:

    如果遭到球状闪电袭击的直接袭击,应有爆炸声与能量衰减痕迹,但此刻周围一片死寂,破坏范围却极大。

    高波站出来主持秩序,带队检查之后,发现相邻研究所和实验室均遭到了同等程度的破坏,镜头切换至几名调查员穿梭于寂静街道的跟拍画面,他们也带回了更惊人的消息:

    方圆三至五公里内所有电子芯片均遭同步破坏,比例精确维持在三分之一。

    “如果是敌人的武器,那可太致命了!”黑暗中,一个学生的绝望感慨叫人心情沉重。

    陈光和导师高波对视了一眼,整个气象研究所只有他们知道球状闪电和球闪武器的存在,现在脑海中的第一反应就是被敌人窃取了技术,还施彼身!

    陈博士朝着南海的方向看了眼,疯了一般地开车往北。

    一直开到一个远郊的小县城,这里虽然也停电,但球状闪电带来的芯片毁损率不高,显然已经出了辐射范围。

    他找到一家网吧联系上了丁仪和许大校,后者二话不说,立马要派军用飞机来接他。

    但在和丁仪的对话中,一个比陈光预想中的局势还要恶劣得多的消息,让两人久久沉默。

    一个广角的俯瞰镜头从陈光愕然的表情和泛红的眼眶特写开始,极速拉升,导演路宽在这里将陈博士离开的这一年多时间中,在林云身上发生的往事,通过丁仪的诉说具象在了银幕上。

    也即,电影之前通过陈光这个“伪主角”来引入各种线索、体现人物性格的叙事方式被推翻,从这里开始,要把聚光灯完全投射在周讯扮演的林云一个人身上。

    伍迪艾伦等国际导演当然知道,这是一种变种的情感引导式倒叙,将观众情绪顶点转化为回溯叙事的入口。

    银幕上,陈光的最后一个表情淡化,时间戳来到半年前。

    再次出现在镜头中的已经是海上对峙的场景了,敌人的袭击是以四十多枚导弹攻击的方式开始的。

    但和意料不同的是,这批导弹在珠峰号防御圈外就被全部引爆,从空中霰发出大量白色粉末,并在这一海域发射大功率激光,看起来像是探测潜艇。

    虽然观影时间较长,但电影宫中不乏注意力比较集中的影迷,还是想起了几年前前陈光在俄克拉荷马州气象研讨会上的讲座。

    镜头闪回,那些白色粉末和昔日陈光在讲座上展示的气象模拟动画,一模一样。

    那是高效制冷剂!

    敌军在做什么?

    他们在利用陈光研发出的用以给人类造福的“龙卷风预测和预报”技术,反其道而行之,在我军海域上掀起超强度的龙卷风,企图摧毁珠峰号!

    会发展成为龙卷风的“风卵”的核心是一团下沉的冷空气,通过加热而阻止其下沉,就能消灭可能演变的天灾;

    而反之投放高强度制冷剂,则可以人为制造出这样的天灾,陈光的研究成果,让这一“超级气象武器”的诞生,成为现实。

    于是出现在画面中、利用顶级特效生成的超级龙卷风,以两百公里的直径,超越自然界最大的F5级别、达到F7级别的超级龙卷风,开始了无情的杀戮。

    珠峰号紧急转向,但已经避之不及,主甲板被折断后旋即悲壮沉没!

    在最后一瞬的画面中,舰长果断地命令对两座压水反应堆进行A级封闭,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可能的核泄漏,但也使珠峰号彻底失去了动力。

    至此,江星辰,连同两千多名我军将士……壮烈殉国!

    在场的观众都是西方人居多,对这样的场面还没有太过感同身受,只是好奇这个中国特效公司的水平什么时候已经成长到这种地步了。

    但国人和未来的内地观众们,一定会对这个即便是架空世界、却也叫人黯然神伤的的结果悲愤不已。

    现实中,我们甚至还没能拥有这艘沉没的巨舰。

    除了战士们、林云、林峰之外,最思之欲狂的莫过于此刻画面闪回的陈博士了。

    即便他的演技成果当年也是经过国内审查才得以参加的海外交流,但总归这项本来用于造福世界的技术,成为了一个刽子手。

    敌人把他的犁铸成了剑,刺穿了祖国的海防线。

    这一刻,他才愈发能够理解林云的感受。

    镜头再一切转,是面容憔悴、双眼通红的林云在海军基地和球状闪电部队动员、道别。

    没错,他们要被派去进行一项十死九生的任务,用球闪武器破坏对方航母上的电子设备芯片,为我军的岸基反航导弹提供打击机会。

    也即袭击对方航母,摧毁芯片。

    但鉴于球闪武器目前的局限性,如不能进行超视域打击、不能在水下发射、又没有机载型号等,战士们唯一的办法,就是乘坐渔船悄悄接近。

    这意味着行动但凡稍有差错,他们根本没有逃生的机会。

    随着用于打击航母的飞鱼导弹的运载、布控完毕,晨雾中五十条渔船停靠在港口,当敌军的斯坦尼斯号战斗群深入伏击范围后,康明中校下达了射击指令!

    电影镜头中,那些战前还在愉快调侃、互相鼓励,反侦察时候冷静泰然的可爱战士们,果断激发了球闪武器。

    剧烈闪动的青色电光把周围的海面照得雪亮,一串串发着红光的雷球贴着海面飞出去,它们尾部的荧光形成了以各艘渔船为中心点的一个个扇形,随着球状闪电串的移动而扩大。

    从整个战场看,那一串串球状闪电球和数量更多的荧光线,构成了一张网住舰队的巨网。

    战争史上的辉煌时刻,似乎已经到来。

    尽管因为电影放映时长和林云的人物剧情,判断出此时还处在“黎明前的黑暗”的影迷们知道第一次尝试可能不会成功,但还是对这些悍不畏死的战士们充满了期待!

    但很遗憾的是,推翻了基础物理架构的球状闪电,在现代战争史上的第一次亮相,以失败告终了。

    就在第一批球状闪电即将命中目标的刹那,它们的轨迹突然发生诡异的偏转。那些燃烧的光球或是冲天而起没入云霄,或是坠入波涛汹涌的大海,或是擦着舰队的首尾掠过,始终无法触及舰体分毫。

    仿佛每艘战舰都被笼罩在一个无形的屏障之中,将所有的球状闪电牢牢隔绝在外。

    “磁场屏蔽!”

    康明脑海中闪过这个令人心悸的词汇,无数次出现在球状闪电武器研制者噩梦中的东西,现在终于变成了现实。

    中校毫不犹豫地嘶声下令:“全体停止攻击,立即销毁武器!”

    没有一刻犹豫,所有渔船上的射击骤然停止。

    失去目标的球状闪电如无头苍蝇般在舰队上空飘荡,它们拖曳的光尾在夜空中交织成一张巨大的光网,原本整齐的呼啸声化作一片混乱的蜂鸣。

    这纷乱的声响,仿佛在为这场夭折的进攻奏响一曲凄厉的挽歌。

    敌人是如何得知球闪武器的存在,并做出针对性防御的,其实并不难猜,影片在前述剧情中已经给足了提示和伏笔。

    那一天在靶场丁仪所说的观察者的存在,一年前震惊世界的伊甸园反恐战斗,即便掩藏得再好,都给了敌军零星的信息收集渠道。

    珠峰号腰斩,江星辰殉国,伏击战折戟,面对敌势汹汹,神州似乎即将陆沉,也让林云更加绝望和脆弱。

    她似乎又回到了五岁那一天,看着母亲的尸体面目全非的惨痛场景。

    海上伏击失败后,球状闪电部队遭遇严重打击,研究和参战也暂时停止,国家不可能仅在这样的概念性武器上寄予反击的希望。

    就在此时,此前身患绝症的张彬也去世了。

    按照他的要求,丁仪决定替代已经淡出研究团队、不适合再接触军事机密的陈光,履行对他的承诺,用球状闪电火化他的遗体,和妻子郑敏合葬。

    不知为何,火化这一天的天空反倒是晴空万里,憔悴消极到了极点的林云和丁仪一道来送这位球闪研究者最后一程。

    如果没有他的防雷涂料,也许就没有现在的球闪研究成果。

    镜头切转到八达岭附近的一处公墓墓园,两人无言地前行,脚底金黄色的落叶预示着秋天的来临。

    一个离去的季节,一个死亡的季节,也是一个写诗的季节。

    两人在张彬简朴的墓碑前静立着,稀疏的枝桠间漏下清冷的阳光,在山径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远处城墙蜿蜒的轮廓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几片梧桐叶打着旋儿落在青石墓碑上,仿佛季节最后的告别,偶尔传来一两声孤寂的鸟鸣,更添几分萧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