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章 三体伏笔,量子玫瑰(为蒙奇奇大佬加更,感谢再上一盟) (第1/3页)
战争来临得太早,但留给雷电武器研究所的时间又太少。
就在三人从野外靶场归来的这一天,才刚刚是世界上第一支球状闪电武器成立的日子,也就只有一个连的兵力。
镜头给到周讯饰演的林云面色进展的特写,她在路上给男友江星辰去了一个电话,但这位年轻的航母舰长显然暂时没有时间应答。
而作为一个被上级部门视为战略储备武器部门,和新概念武器研发成果的“球闪部队”,显然离一线作战还太远。
雷电武器研究所通宵开会,对战时状态下的研究和部队训练工作进行了安排。
从许大校和所长以及林云透露出的信息看,目前阵营双方仍旧在斡旋中,贼寇势大,但现代战争远不是动辄就能开打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
翌日清晨,天色未明,部队已开赴至一个高度戒严的山谷靶场。
这里远离前线,却弥漫着比前线更令人窒息的紧张,镜头以无人机航拍远景开场,嶙峋的山体环抱下,几座临时搭建的观测所和一片空旷的场地显得格外孤寂。
“你怎么来了?”林云和陈博士站在观测点,好奇地看着丁仪的到访。
他现在是研究所和球闪部队的一份子不错,但基本每天只埋头在实验室进行理论研究,积极寻找宏粒子的其他突破,实战是从来不管的。
“昨晚……”丁仪正大光明地扫了眼陈光,“昨晚我回去以后,其实还是有些发现的,今天要来告诉你们,这对于射击精度的掌握至关重要。”
“并且,我要给你们展示一下我的哲学博士的一面,以及某个奇观。”
陈博士抿抿嘴没有说话,他不知道该怎么把这些事情讲给这位“智者”听,或者他很有可能已经猜出了什么。
“你说。”林云行事果决,当即叫来了身穿迷彩服的康明中校,由内地演员侯勇饰演。
即便大战在前,丁仪仍旧保持着他的随意和天马行空:“中校,还有陈博士、林少校,你们平时会进行哲学思考吗?”
几人似乎已经习惯了这位物理怪咖,无奈地四下环顾着阴云下的靶场,空地的另一端有几个作为靶体的临时建筑和废旧车辆,实在看不出这里将会与哲学发生什么关系。
“好吧,毕竟你们不是哲学博士。”丁仪摊手道:“中校,请战士们配合我的实验——”
“第一,关闭现场的一切监视、拍摄设备,第二,也是最重要的,请你们在瞄准后闭上眼睛再进行射击。”
他侧头看向陈光、林云:“包括你们和我在内,所有人都要闭上眼睛。”
康明疑惑道:“教授,我能问问为什么吗?”
“我会解释的,顺便问一下,你们平时射击精度如何?”
“几乎是100%,因为雷球是不受气流影响的,加速后到的轨道很稳定,如果按照您的说瞄准后再闭眼,恐怕也很难脱靶。”
丁仪笑道:“很自信,让我们拭目以待。”
众人闭上双眼,很快听到雷球在加速导轨上激发电弧发出的噼啪声,让人起鸡皮疙瘩。
紧接着,让观众和战士们都惊讶的一幕发生了,几乎所有标靶完好无损。
“救火救火!”已经有几名士兵冲上前去扑灭标靶附近的被引燃的野草,被球状闪电爆炸时产生的臭氧呛得咳嗽起来。
“量子效应。”陈光感慨道,“看来宏观层面的电子和微观层面的电子,在量子效应上是一致的。”
“没错,又一个类似薛定谔的猫。”丁仪点头,“当有观察者的时候,宏电子的状态会坍缩成为一个确定值,这个值和我们在宏观世界的经验相符,所以它们击中了目标。”
“但当没有观察者的时候,它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位置只能用概率的描述。”
他指着场地中间唯一一块被擦边爆破的标靶:“在这种情况下,刚刚这些球状闪电只是一团电子云,也叫做概率云,击中目标的概率很小。”
丁仪说完便闭口不言,只是静静地看着陈光,用只有他们两个人才能意会的眼神进行交流。
没错,陈光想起了父母以及郑敏的“灵魂”。
康明中校有些惊疑不定:“是不是有些太唯心了?雷球没打中就因为我没看它?”
“这是哲学,你们军人也应该看看哲学。”丁仪继续混不吝。
陈光苦思,康明疑惑,只有林云兴奋:“再试一次,我们研究一下概率电子云的物理形态吧,说不定会有大发现。”
丁仪摇头:“不可能。量子态只在无观察者的情况下呈现,观察者一出现它就坍缩为我们的经验现实,我们永远不可能见到概率云。”
“像之前发现宏电子一样,用超高速摄像机呢?”康明道。
“中校,你对观察者的理解不够。”丁仪不是很有耐心地跟这帮在他眼里物理能力只有中学到博士级别人解释:
“摄像机也是观察者,即便它们本身没有意识。”
陈光感觉自己抓住了某个破绽:“既然如此,那球状闪电周围的一切都可能成为观察者了?”
“就像在摄像机的感光系统上留下自己的影像一样,球闪在空气中留下电离痕迹,所以空气是观察者;它们发出的光对植被产生影响,让砂砾尘土位移、飞扬,所以它们也是观察者?”
“既然有这么多观察者,不应该依旧坍缩,从而百发百中吗?”
这也是电影宫前的观众,以及未来这部硬核科幻的影迷们的疑惑。
之所以硬核,就因为从丁仪出场开始,这位中国导演就一直试图在剧情中穿插着对前述异象的科学解密,形成逻辑闭环。
丁仪微笑:“观察者也有强弱的区别,摄下影像和人眼观察类似,是一种主动的信息刻录与确定,是强观察。但砂砾尘土之类仅仅是物理位移,是弱观察。”
陈光突然反应过来!
难怪之前在做宏原子的观察实验时,丁仪要求在实验室中加装四台无死角的监视器。
原来这位诺奖级别的物理学家仅仅在自己描述过前苏联3141的球闪杀人事故后,就推测出它可能具有某些量子理论的特性了。
无死角的监视器,就是为了作为观察者出现,避免球闪再发生穿墙杀人的意外和惨剧。
陈光感觉距离解开那些看不清的迷雾的日子愈发近了,有些感慨道:“玄妙地叫人难以相信,科学有时候听起来像是迷信。”
林云适时地讲了个冷笑话:“幸亏爱因斯坦已经死了。”
丁仪大笑,陈光摇头。
电影宫影厅中的西方人也有听得懂这个梗的,发出一阵哄笑。
丁仪这位量子力学物理博士所谓的“坍缩态”、“观察者”等理论,是波尔等人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的主要成果。
他们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概率性的,并不存在一个独立、确定的现实。
但爱因斯坦不同意,他认为物理定律应该是确定的、而非概率的,据此说了一句流传很广的名言:
上帝不掷骰子。
从丁仪的定性和引入的“观察者”这个概念开始,人类历史上那些偶然遇到的飘忽不定、行踪神秘、穿墙而过的球状闪电都得到了解释。
这很可能是因为当时目击者处于一个宏电子的概率云中,他或她偶然的观察,使球状闪电的量子态突然坍缩。
天才物理学家丁仪提出了自己的判断,随后的三天实验时间里,球状闪电的宏观量子效应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
只要去除观察者,雷球武器发射的球状闪电的弹着点就会严重发散,对目标的命中率只及存在观察者时的十分之一。
但就在大家对丁仪的理论和实验论证坚信不疑时,最后一次的对照组出现了意外……
在确定没有任何观察者的情况下,雷球机关枪发射的球状闪电无一例外地全部命中了目标,这是一类以金属作为能量释放目标的宏电子,激发能量很高,作为靶标的报废装甲车有三分之一被熔化。
林云惊讶道:“怎么回事?”
在场众人不解,康明特地指挥战士们逐一检查了监控和所有观察设备,确保无误。
一段坂本龙一的作曲悄然响起,段毅宏饰演的丁仪的一段高光表演也到了。
镜头先给到他一个长时间的、缓慢推近的面部特写,伴随着被刻意放大的电影音效:
远处装甲车金属熔化的滋滋声、众人慌乱的脚步声和议论声,都变得异常清晰。
他陷入沉思、眉头紧锁,手指无意识地在空中虚划,仿佛在推演某个复杂的公式,突然,一个极其惊人且可怕的结论似乎达成!
丁仪瞳孔骤然收缩,脸上那种惯有的、属于顶尖物理学家的从容与超然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合了难以置信和深层恐惧的表情,那是他从未在外人面前显露过的“大惊失色”。
林云敏锐地捕捉到了丁仪的变化,她的军事思维立刻转向最现实的威胁:“是不是……有敌人的侦察卫星正在我们头顶过顶?它也是观察者!”
“他妈的,KH-12锁眼!”康明猛得回头下令:“全体注意!紧急隐蔽!最大限度减少暴露!”
这说的是鹰国目前最先进的光学侦察卫星,分辨率极高。
研究人员和士兵们迅速行动,利用伪装网和地形隐蔽,试图将这支秘密部队及其超自然武器的关键数据从可能存在的“天眼”下隐藏起来。
只有陈光察觉到有些不对劲。
这可是丁仪啊?
一个大骂现在的基础物理学连同诺奖都是老婊子的科学怪咖,即便有敌人的侦查卫星在头顶,又怎么会给他带来这种颠覆性的震撼表情呢?
在混乱隐蔽行动中,陈博士跟着心神不宁的丁仪默默离开靶场中心,走了几步,丁仪仿佛梦呓般,用低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嘟囔了一句:
“如果真是敌人的卫星……倒还好办了……”
这句话轻如耳语,却重若千钧。
陈光听得一头雾水,银幕前的观众也再次被蒙上一层迷雾。
一个谜题似乎刚解开,导演却又挖了一个更深的坑,一个在这部电影中都不可能填的上的坑。
镜头缓缓拉升,从忙碌隐蔽的人群,到整个山谷靶场,再到蔚蓝的地球大气层,最终定格在幽暗的宇宙深空背景。
这个升格空镜,寓意着问题的答案和威胁的源头,可能远非一颗卫星那么简单。
这是伍迪艾伦等导演可以看得懂的镜头语言,但此刻全世界只有刚写完《三体III:死神永生》的刘慈心知道,那个隐藏在太空的“观察者”,也许不是、或者不仅仅是敌人的卫星。
在场的观众们,将在未来某一天读到或看到《三体》故事时,才猛然反应过来:
那一天的穹顶之上,有一个名为【智子】的更高维存在,正悄然展开它的全知视角,默默地观察并锁定着地球上一切可能威胁到三体文明基础的科技突破。
这是导演路宽给中国科幻系列埋下的伏笔,也为后续他或其导演一同参与的科幻宇宙奠定基础,期待着更多影迷来发掘。
……
在紧张的外围战备和动员态势下,世界上第一支球状闪电部队获得了全方位的提升,但从丁仪主持的物理学基础理论的研究,到林云担纲的实际军事应用,还是有一小段艰难的跨越。
现在除了在活体动物的球闪武器实验中收集的用于摧毁人类血液、骨骼之类的杀伤性武器,一个武器应用问题摆在面前——
如何利用球状闪电武器,对敌军进行武器装备的打击?
在电子战趋势愈发明显的今天,这甚至比有效杀伤人员的作战效率更高。
银幕展现着陈光、林云等人夜以继日的研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像之前的射击训练目标一样,用以摧毁钢铁军备。
但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能量守恒的存在,假设球闪武器是一杯水,你不可能要求它去浇灭森林山火。
进入这个阶段的林云则充分展示了她的军事科学天才,迅速主持捕捉到了一种可以用以摧毁芯片的宏电子。
芯片的材质十分特殊,一般不会像导线那样,存在与它相近但无关紧要的物体来分散球状闪电的能量。
同时芯片体积又很小,手持武器的能量释放就可以破坏大量的芯片。电子芯片被烧毁,对现代高技术武器来说绝对是致命的打击。
还是假设球闪武器是一杯水,它的容量只有这么大,那芯片相对而言就成了一丝丝微不可见的小火星,摧毁起来自然容易得多。
终于,在一次军方主持的针对2000型主战坦克和废弃导弹的打击试验中,球闪武器第一次获得了顶级层面的认可。
在一阵浓烈的臭氧气味下,工兵先是打开一辆装甲车的后门,四台军用电脑整齐排列,但打开机箱后倒出来的是一堆白色粉末。
而2000型主战坦克的的通讯设备和雷达主机、以及空对地导弹的制导部也都成了芯片的骨灰盒,以至于两个负责拆卸弹头的导弹连士官抬起头来惊恐地看着林云等人,又透过人群的缝隙看了看远处的雷球机枪,露出见了鬼似的神情。
一位中将的评价,为这种球状闪电武器的未来应用定下基调:
“万军从中,取上将首级。”
这里的上将,已经不单指传统冷兵器战争时代的敌军主帅,而是电子战下的敌军“大脑”。
但很可笑的是,连同在场距离装甲车比较近的陈博士的笔记本电脑都遭受波及。
因为芯片的体积实在太小,球状闪电摧毁了它们之后,因为能量守恒的存在客观上扩大了攻击范围,向外扩散,毁掉了它的CPU和两条内存条。
事实证明,在战争的高压下,一切便宜行事都推动着雷电武器研究所这样的军研一体机构,工作推进,只不过相对于全情投入的林云、丁仪而言,陈博士的心绪显然不是那么平静。
尤其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反恐实战,彻底将他心中的恐惧、和对武器屠戮的厌恶引燃了。
在一天的常规训练之前,球状闪电部队许大校及林云突然接到上峰命令,命令部队携带全部装备以战斗状态立刻出发,并说明这不是演习。
部队派出了一个排的兵力,携带了两套雷球机枪乘机紧急赶往某地,直到降落时陈博士、林云等人才发现一片在阳光下十分耀眼的白色建筑群,中部的高大圆柱形建筑十分引人注目。
没错,这是一座大型核反应堆,也是刚刚落成的世界上最大的核能发电厂。
发电厂招待所里,几名指挥官迅速介绍着目前的局势,听到动静抬头:“怎么把正规部队也弄来了?”
“哦,总参调来的,他们的新装备也许能起到重要作用。”推门而入的一位总指挥回答了他的问题,旋即和林云、陈光等人打了招呼。
“时间不多,我只能简要介绍下目前的情况——”
“你们应当知道国际恐怖组织伊甸园,他们趁着目前局势混乱,挟持了人质进入核电厂,现在他们手中有三十五名人质,除了随大客车入厂的人质外,剩下的八人是发电厂的工程师和运行人员。”
“哒哒哒”的字幕声响起,银幕上简要介绍起伊甸园组织的概况。
他们是由一群像妖魔化的“环保主义者”一样的技术逃避者,在太平洋的一座小岛上建起了一个实验型的小社会,试图远离现代技术,回归田园生活。
因此憎恨技术、厌恶科学,他们以在全世界消灭现代科技、回复田园时代为使命,进行恐怖活动。
林云获得了和恐怖组织头目谈判的机会。
视频中出现了另外一张西方女人的面孔,她的身份是一位老师,但有着陈博士等围观人群完全无法想象的履历——
这个由斯嘉丽客串扮演的伊甸园的三号头目,去年三月,在北美一天内刺杀了两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并成功逃脱。
“咦,女人哦,这里终于有一个女人了,您真的很有魅力!”她显然指的是林云,双手交握在胸前面露喜色。
这种汉尼拔式的优雅恐怖,也许陈博士这样心志不坚定的人应付不来,但林云一定可以。
她也许比伊甸园的这位老师还冷酷得多。
“看样子我们能聊一会儿呢。”“教师”像对一个密友那样微笑着,“我们女人从本质上是反技术的,不像那些机器般让人恶心的男人。”
“我不反技术,我是工程师。”林云很平静,“能不能让我进去,换一个人质出来?我是少校军衔,对你价值更大。”
“得了吧。”斯嘉丽微笑着摇头,“你以为我看不出你是个什么东西?你的血和我一样冷,你进来后,会用零点五秒抢走枪,再把两颗子弹送进我的两个眼窝。”
“那我们谈谈条件,你为什么杀他?”
伊甸园的“教师”看着地上的一摊鲜血,笑容温婉:“他说以后想做科学家,小脑袋显然已经被污染了。”
她面对镜头看不到的瑟瑟发抖的人质:“乖,咱们不当科学家,也不当工程师或医生,咱们都是小牧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