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5章 大庆的第一次科举(二) (第2/3页)
技术,说明朝廷可以批量制作书籍,世家大族垄断知识的日子,不复存在了!
张谦却无暇过多惊叹这纸张与印刷的神奇之处,他的全部心神已经被卷首的题目牢牢攫住。
最前方的考试自然是帖经部分,要求填补经句中的空白。
第一题,正是《大学》开篇:
【大学之道,____,在__,在_____。】
李彻与几位心腹重臣最后商议,认为副卷在考察基础与思维灵活性上更为均衡。
故而,此次会试最终启用的是那份备用的副卷。
这题目对如今的张谦而言已是信手拈来,经过林清源月余的悉心指点,四书文句早已烂熟于胸。
他刚提起笔,饱蘸墨汁,准备直接作答......
“且慢!”
台上学官的声音再次响起,打断了许多人的动作。
“现在发放草稿纸。
诸生所有答案,需先在草稿纸上拟定,确认无误后,再工整誊抄于试卷之上。
本官提醒你们,卷面字迹潦草、涂改过多者,一律会影响考评成绩。
慎之!慎之!”
张谦心中一凛,连忙收住笔锋,暗自庆幸。
他写字虽不算差,但也绝不敢保证万无一失,若有草稿纸先行推敲,自是稳妥许多。
学官们再次走下来,下发草纸。
这草纸的质地就普通了许多,色泽微黄,略显粗糙。
但胜在数量颇丰,每人厚厚一小沓,管够。
张谦铺开草纸,深吸一口气,这才稳稳落笔: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反复看了两遍,确认无误,才小心翼翼地将其誊抄到那份洁白得耀眼的试卷之上。
随后的二十四道帖经题,皆出自四书。
对于已将四书倒背如流的张谦而言,自然并无太大阻碍,他笔下不停,一一解答。
与此同时,考场内大部分学子在搞懂了这帖经便是‘填空’的规则后,也纷纷埋头疾书。
场内顿时响起一片细密的书写声,如同春蚕食叶。
这前二十五道题,旨在检验最基本的学习根基,并未难倒太多人。
甚至有考生暗自得意,觉得陛下也不过如此,出这些基础的考题完全考不出真正的贤才。
然而,也并非所有人都能如此顺畅。
人群中,已有人开始愁眉苦脸,对着卷子迟迟不敢下笔。
并非所有自诩读书之人,都曾下苦功将经典背诵得滚瓜烂熟。
在没有明确考核压力的往日,学问深浅,全凭自觉。
一些人口称饱读诗书,实则早已将书本内容归还给了岁月,空有一身书生的皮囊罢了。
那几位曾在招贤馆外对张谦冷嘲热讽的落魄世家子,此刻额角也见了汗。
其中一人更是死死攥着笔,盯着“敏于事而慎于言”之后的空白,脸色阵青阵白。
张谦却是下笔如有神,飞快写出【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他无暇他顾,已将目光投向了后二十五道题。
这部分出自五经,内容浩如烟海,即便是他也无法尽数背诵。
毕竟,以他的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