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15章 大庆的第一次科举(二)  打到北极圈了,你让我继承皇位?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915章 大庆的第一次科举(二) (第3/3页)

济实力,连凑齐一套完整的五经都是奢望。

    但李彻显然考虑到了这一点,这二十五道题选取的皆是五经中流传最广、最为经典的句子。

    例如第一题:

    【呦呦鹿鸣,____,我有嘉宾,____。】

    这出自《诗经·小雅·鹿鸣》,几乎是蒙学之后人人皆知的句子。

    若连这都填不上,那所谓熟读诗书就是玩笑,不说没有真正的才学,至少没做到‘温故而知新’。

    这却是难不倒张谦,他提笔便在草稿上写下:【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然而,随着题目深入,难度也逐渐增加。

    一些较为生僻的篇章、拗口的句子开始出现。

    张谦虽能凭借过往的阅读记忆勉强作答,心中却不敢保证完全正确,一股焦灼感悄然蔓延。

    然而,比他更煎熬者大有人在。

    一些平素自诩学富五车的学子,此刻也不禁头顶冒汗。

    他们何曾想过,科举竟要求对五经熟悉到如此地步?

    通篇背诵,那玩意不就是用来看的吗?

    在看完之后,谁还会每日都去复习,有这时间开开诗会,附庸风雅不好吗?

    张谦在短暂的慌乱后,用力闭了闭眼,回想起林清源平日里的告诫,心中知晓此刻不是慌神的时候。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不再纠结于那几道没有十足把握的帖经题,将视线果断投向了下一部分墨义。

    墨义部分,卷首亦有简练说明,乃是考校对经义的理解与阐述。

    张谦心知,这一部分的题目便不再是靠死记硬背或一时机变能够应付的了。

    需要的是真正的融会贯通与切身感悟。

    然而,当他目光落在第一道墨义题上时,整个人却如遭雷击,瞬间怔在原地,眼眶不受控制地泛起一阵酸热。

    那题目赫然便是: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何解?】

    对于大多数学子而言,此题近乎送分。

    标准解释早已烂熟于心,无非是照着字面意思阐述一番,再引申几句孝道的重要性便可。

    但此刻,这短短的九个字,落在张谦眼中却字字千钧,重重地敲击在他的心坎上。

    他是真正刚刚拜别了苍老的父亲,揣着那微薄得可怜的盘缠,踏上了这通往帝都的远行之路。

    圣人之言,如同一面清晰的镜子,照出了他内心最深处的挣扎与愧疚。

    求学多年,他自觉最对不住的,便是家中那日渐佝偻的父亲。

    自己虽也时常打些短工,清晨便去码头、集市寻些活计,挣得几枚铜钱补贴家用,夜里再借着微弱灯火读书沉思。

    可说到底,他未能像一个真正的成年男丁那般,常年在家侍奉左右,承欢膝下,担起家中主要的劳作。

    这份远游,这份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是否本身便是一种不孝?

    这个疑问,如同梦魇,时常在他夜深人静时浮现。

    心潮剧烈翻涌,但他握笔的手却渐渐稳定下来。

    他铺开草稿纸,并未急于写下那些标准的解释。

    而是将满腹的辛酸、无奈与那份深藏于心的坚定,凝于笔端,化作一行行带着心意和重量的文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