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四章 迟来的忏悔  晋庭汉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一百二十四章 迟来的忏悔 (第1/3页)

    这一天,天气晴朗,阳光普照。

    暖洋洋的春光照射下,邙山积雪消融,伊水河冰碎裂,柳树枝头也吐出几粒嫩绿的芽孢。北风从杨树的枝梢间倏忽穿过,依旧充斥着清寒的水汽,却不再有往日的聒噪,天地间只有行人们匆匆向东的脚步声。枯草丛中间或窜出几只火红色的狐狸,在道路边好奇地打量片刻,浑不知这些衣衫褴褛的人群将往何处而去。

    不难回答,这多是些将迁出洛阳,前往许昌的难民们。在许昌行台的主持之下,第一批难民们已经踏上了离乡之路,在失去一切之后,他们将在兖、豫二州重头再来,从佃农做起。

    但还有一小部份行人,他们衣着戎装,头戴风帽,腰挂刀剑,配着少见的高头大马,与难民们泾渭分明。他们似乎身份高贵,但从难民们仰慕的目光来看,好像又不仅于此,而在于他们深得人心。从人流中分道南走时,没有人多吩咐什么,难民便纷纷向他们行礼。

    这正是松滋公刘羡一行人,他们笑着向难民们挥挥手,随即向东坞而去。

    当远远看见这座与记忆全然不同的坞堡时,刘羡俨然吓了一跳。他反复回顾来路,确定自己没有走错路后,好久才回想起来:自从十八岁第一次离开洛阳后,他已经有差不多十五年没有再来过这里了。一转眼白驹过隙,没想到自己变了,东坞也大变样了。

    刘羡敲了敲门,来福先从门洞里看了一眼,见是自家的公子,当即拄着拐杖开门出来,然后一个劲地摇着刘羡的手,自豪地说:“公子,我们都听说了,你是天下闻名的大英雄呐!”

    来福真是老了,他的手很冰冷,面容枯槁如树皮,布满了斑点,加上他本来就是个瘸子,此时腰背还很佝偻,就越发显得矮小了。刘羡看着他,想起自己儿时对来福的印象,当时觉得他是个高大到能顶天立地的汉子,现在却完全联系不起来。他看着来福拄着的拐杖,还是之前自己送给他的那支,心想:时光过得真快啊。

    来福随后朝坞内大喊了一声,听闻刘羡回来,形形色色的人们都赶紧迎了出来。这里面既有刘羡熟悉的人,也有刘羡不熟悉的人,有老人,也有孩子,衣着或俭朴,或富贵,但神情都是一样的,都是得意与高兴,就好像无声地称赞说:看,这就是我们家的公子!

    刘羡现在身后跟着三百余名骑士,他们虽未着甲,但行列统一,威风凛凛。人们难免会想到,当年那个在东坞田亩中躬耕的少年,如今已经成了一个顶天立地,横扫千军的名将。尤其是那些经历过灭国的老仆们,他们似乎能从中看出亡国前种种先烈的影子。

    “如果昭烈复生,大概也不过如此了吧……”人群中窃窃私语。

    阿萝则抱着女儿灵佑率先走过来,刘羡接过了女儿,揉了一下她的鼻子,随后笑着在众人中扫视了一圈,问道:“大人呢?怎么不在这儿?”

    阿萝回答说:“大人前段日子生了病,眼下还没好利落呢!”

    “哦,那我等会去见他。”

    听到这句话,众人便意识到,刘羡这一次回家,并不是简单的探亲了。虽然父子两人早已能敷衍相处,但根据过去的经验来看,若不是刘恂主动来找儿子,刘羡是很少去与安乐公对话的。而一旦刘羡要主动见安乐公,就说明,公子即将做出一个重大的决定,足以改变整个安乐公府的命运。

    刘羡先去了祠堂,补上了年关时没来得及进行的祭拜,向祖父叔伯们上了三炷香,心中默默祈祷一番:诸位长辈,我即将踏上你们来时的路,回到我从未见过的家乡,请你们保佑我吧。默念之后,他结结实实地对灵位磕了三个响头。

    长出了一口气后,他就去见父亲。

    说实话,哪怕这么多年过去了,刘羡对于父亲刘恂,还是有一种抵触心理。虽然他能很好地将其隐藏,但一想到父亲过去的种种劣迹,哪怕他现在变得再平和慈祥,刘羡都心存芥蒂。或许是刻板印象吧,他总觉得这是一种伪装,迟早有一天,父亲还是会暴露过往的本性,给家里带来巨大的灾害。

    毕竟,他害死了母亲,如果是一个常人,早就该去死,他却没心没肺地活到了今天,这不就是一种佐证吗?

    然后刘羡就见到了父亲,而安乐公的状态,却令他大吃一惊。

    虽然听说父亲得了病,但刘羡真亲眼见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