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迟来的忏悔 (第3/3页)
他温柔地抚摸过剑鞘,就像抚摸过爱人,轻声道:“这就是那件信物,若没有这件信物,除了大将军,汉军谁的调令也不听,即使是你祖父也不行。”
“大乱之后,那支汉军逃了,许多人都不知去向。但其实李密知道,那支汉军一直藏身在益州,所在的地点,就在李密给你的《诸葛亮集》最后一卷里,那里面有夹层,用小刀拆开来,你就会得到一张地图。”
“四十年了,这么久过去了,其实我也不知道,他们还在不在那里,但李密既然专门来找过你。想必,他已经做了相关的安排。现在看来,到了该把这柄剑交给你的时候了。”
说到这,安乐公叹了一口气,继而双手捧剑,重若千钧地递到刘羡面前。刘羡见状,连忙将这柄剑接过。埋在地下十数年,这柄剑的剑身冰凉到与冰雪无异,但又带有一股泥土的芬芳味道,足以令人沉醉。
光感受这柄剑的份量,刘羡就知道,这一定是一柄不寻常的宝剑。只是他不明白,为什么要用一柄剑作为信物。按理来说,不是应该用印玺吗?
大概是看出了儿子的困惑,刘恂解释道:“这是我们祖上从先汉时就传下来的宝剑,当年一共有两柄,称之为雌雄剑。这是其中的雌剑,另一柄雄剑,先是在诸葛丞相手里,后来就传到了大将军手里。”
刘羡恍然大悟,一种巨大的感动充盈胸间,令他忍不住反复摩挲着这柄宝剑。
这还不是结束,安乐公将腰间的印玺解下来,递给刘羡道:“这件东西,你也拿着吧,我估计从此以后,我再也用不到它了。”
传玺的意思,便代表位置的传承,刘恂的言下之意,显然是让儿子继任安乐公。使他能以正式的二王三恪身份,开始他的复国大业。
其实说到这里,这场谈话便可以结束了,父子从此分别,再也不用再见,两人都对此心知肚明。可或许是想到了妻子,或许是想到了兄长,又或许是觉得这是命运中极为关键的时刻。这一瞬间,刘恂的内心涌现出一种不可抑制的冲动,鬼使神差地想对儿子再多说几句。
于是他拿着印玺,将其塞入儿子怀里,继续道:
“唉,要保管好,或许我这一生最大的错误,就是没有好好待你。辟疾,你莫要恨我,我确实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废物,不配做你的父亲。”
“所以你要好好做!以你的才华,我相信你,不管前面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与挫折,你都能硬挺过去!我真是一直嫉妒你啊,因为我知道,你一定能做到。”
刘羡一时愣住了,因为整整三十二年了,刘羡这还是第一次,从父亲的口中听见了忏悔与祝福。
而从父亲痛苦的目光中,刘羡分明地看出,他也想兴复社稷。这个愿望一直存在,尽管四十年来,他一直将这个愿望深埋心底,胡里胡涂地度日,夜夜在远离家乡的地方入睡。而他所有的恨与不甘,其实只是一个来源:他永远不能靠自己实现愿望。
而说到这里,尽管刘恂努力地想要维持父亲的威严,再对儿子多说几句,泪水已经顺着皱纹滚滚而落,心中一时间涌现出说不完的话语,可又随着哽咽尽数卡住了。他只能悲伤地向儿子招手,口中念叨说:“辟疾,还好你不像我,还好你不像我……”
听着这些话,再看着父亲如婴儿般脆弱的表情。这一瞬间,刘羡突然感觉到,三十年来,父子之间的一切怨恨,好像都在随之冰消瓦解。他努力想克制自己的感情变化,怀着怒气去想父亲童年时的种种暴虐之举,但怎么也止不住地产生对这个老人的恻隐之心。
所以当刘恂向他招手的时候,刘羡终于控制不住自己,单膝跪倒在父亲的腿边,任凭父亲伸手抚摸自己的头发,转首再看到眼前母亲的墓碑,想起了母亲的音容笑貌,一时悲不自禁。恍惚间似乎回到三四岁时,在母亲的怀抱与歌谣中,父亲突然笑着接过他,一面呼着他的乳名,一面将他高高举过头顶。
刘羡曾向母亲立过誓,绝不会流泪,如今他破誓了,他父亲的眼泪就更加止不住了。连跟在一旁的马夫朱浮,也为老少主人所感动,禁不住老泪纵横,连连伸手抹去脸上的泪水。他边哭边高兴地想,自己有生之年,竟然能看到他们父子和解了。这样,死又有什么遗憾的呢?
泪水之中,坟墓边的白杏枝头,绽开了春天的第一朵小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