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 安邑忆旧  晋庭汉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五章 安邑忆旧 (第1/3页)

    作为河东的郡治,安邑乃是关中有数的大县。

    虽然比不上长安这种首屈一指有数十万人口的大城市,可安邑当地盛产盐铁,加上周遭地形平坦,适宜耕种,因此,自三代之时便已非常发达。即使在汉末屡经战乱,依旧不影响其繁华。等到了刘羡担任夏阳长时期,安邑县就已有八千余户,四万余口。放眼整个关西,除去长安外,当时仅有平阳、郿县、郑县、临晋四县能与之相比。

    而在经过郝散之乱后,安邑的繁华稍受影响,可那已是十年之前的事情了。历经十年岁月,刘羡来到安邑,沿路所见,百姓们并未受张辅围城太大影响,田间到处是耕作的农人,官道上还有骡马和商人,都对着刘羡的军队指指点点,非常希奇似的。甚至有小孩大着胆子靠过来,在阡陌边对着军队大喊道:“谁是刘太尉啊?”

    刘羡听闻此语,笑着挥挥手,回应说:“我已经不当太尉了,以后还是喊我安乐公吧。”

    虽然已经有了车骑将军与秦凉大都督的身份,但刘羡并无意宣传,他已经在刻意淡化自己与朝廷的联系,但又不好直接切割。那么只谈自己安乐公的身份,显然是最能留有余地的选择。

    而见刘羡如此亲民作态,其余百姓也都放下了手中的农活,纷纷前来围观,他们又交口向刘羡询问道:“公既至此,以后还会有战乱吗?”

    刘羡手指着头顶上的八字安乐旗说:“我不敢说绝对,但我会竭尽所能。”

    他言语诚恳,态度亲切,加上此时他没着戎装,轻裘缓带,腰悬长剑,马挂弓矢,行在军前,身后帅旗映衬。刘琨、陆云、傅畅、李盛、桓彝等一众文士,以及何攀、公孙躬、诸葛延、毛宝、郭默、刘义等武将随行左右,众星捧月一般,好比闲庭信步,真是风头无两。

    安邑这边的蜀汉遗民并不多,多是曹魏时期就在此定居的土著。因此,他们对刘羡与蜀汉并没有多少情感,所以才给了张辅得逞的机会。但此时亲眼看见刘羡一行的威风以后,农人们无不心生好感,私下里议论道:“安乐公不愧是昭烈之后,一看便是明君,奇怪啊!老安乐公是怎么亡国的呢?”

    而走过拥挤的人群,再抵达安邑城下,城中的许多官僚都出来相迎。他们一一向刘羡行礼,刘羡也不摆架子,下了马一一拜还认识,不过让刘羡有些失望的是,因为李矩率军西去冯翊的缘故,这里并没有遇到多少熟人。

    为首的安邑令张介也看出这一点,他低声说:“明公先入府吧,府内有故人在等着您呢!”

    故人?难道有人没出来吗?刘羡闻言,便把手上的杂务都交给了陆云与傅畅,吩咐部下们歇息时不要到处闹事,然后牵着着妻子的马车,随着张介往郡府内走去。

    行到一处清幽的小院处,不远处传来流觞般的笛曲,刘羡顿时知道要见什么人了。张介识趣地告别之后,刘羡心情微微紧张,甚至稍稍整理了下衣冠,才拉着阿萝与灵佑下来,徐徐向院内走去。

    打开院门,笛声愈发清晰了,刘羡听得出来,这是傅玄谱写的《车遥遥》,其辞曰:

    “车遥遥兮马洋洋,追思君兮不可忘。

    君安游兮西入秦,愿为影兮随君身。

    君在阴兮影不见,君依光兮妾所愿。”

    这是一首缠绵悱恻的情诗,但在此刻的刘羡听来,颇有些坐立不安,只觉得对方在责备自己。

    再走几步,可见正堂的大门是打开的,刘羡远远看见一抹倩影坐在门口,身穿广袖齐襦碧纹纱裙,手持玉笛,头结缕鹿髻,体态风流,肩若刀削,如弱柳扶风般靠在门框上。那女子双目盈盈地回望,嘴角浅浅一笑,就似倾述了千言万语。

    她吹完曲子,便向刘羡与阿萝微微行礼,然后冲一旁的少年说:“快,向你父亲行礼!”

    正是绿珠与刘朗母子。

    刘朗先是在地上磕了三个响头,然后站起来,好奇地打量着刘羡。他这笨拙又犹豫的模样,当即令刘羡笑了,他大步上前,先是叫着着儿子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