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渭水大战之三 (第2/3页)
像这一次,他们试图在上游放木毁桥,就为元帅提前察觉。我看,若无张方出手,元帅是输不了的。”
“可若是河间王气急败坏,调张方入关呢?”陈珍问道。
想到这个可能,张寔立刻回想起西垒之战战败时的惨状,作为亲历者,混身难免一阵发冷,但他很快又摇头道:“这绝不可能。”
事到如今,刘羡劝和张方一事,已经是世所周知。大家都知道,张方是怀有对河间王的厌憎之意,所以才与刘羡谈和的。面对这样私自与敌人议和的部下,司马颙躲还来不及,又怎么可能再行重用呢?
反过来说,哪怕张方如何有能力,没有司马颙的支持,那就是无根之水,绝不可能再出现在关中的。
言谈间,身边的士卒忽然传来喧哗声,指着西面大声道:“公子,快看。来了!来了!”
张寔两人顿时往渭水上游处看去,只见漫长的河带中,一道道阴影徐徐从月光中浮现。晴朗的夜空之中,远看时就好似是点点虫痕,阴影在波浪中上下起伏的模样,就像是在颤抖着蠕动一样。但不多时,就可以看见,那阴影越来越近,越来越近,渐渐由虫痕变为巴掌大小。人们能看见绑扎在一起的,木头之间的间隙了。
正是此前斥候看到的柏木捆束。这些柏木,几乎每一根都有常人腰腹大小,四五丈长。西人将木头的两端都削尖了,好似锥子一般。而且十几根捆在一起,每一捆都形似有船只大小,顺流而下时,其势轰隆作声,煞是吓人。
不等张寔命令,有一艘船只划桨先迎了上去,试图正面拦住一捆柏木。不意刚靠近时,柏木太沉,根本抵挡不住,轰地一下,木锥撞入船舱侧腹,将那艘小船直接撞翻,士卒们如饺子般落入水中,在河流里上下扑腾。
张寔见状,连忙出声指挥救人,同时对余下的船只吩咐道:“不要正面迎上去,从侧面勾住木头,并着划到岸边!”
说罢,他让自己的船只作为示范,先划上前去。等船只呈东西向,并行到柏木束一侧后,再让士卒们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杆,分别凿在木头的一头一尾,以此固定,再令士卒们缓缓划桨,将木束拉至岸边的淤泥处。
后面的船只见状,有样学样,十余艘小船整夜都穿行在渭水之上,川流不息地将所有推入河流的柏木束都引向滩涂边。上游的人一口气扔了有百余捆,下游的人也就耐心地钩引了有百余捆。
大家原本都不善水性,使不上力。在冷风吹拂下,士卒们钩持木头的双手都麻木了。以致于到后来,大家实在坚持不住,有三捆柏木束脱离了控制,还是撞在了西渭桥的桥桩上。好在这三次冲击,尚不足以对渭桥造成致命的破坏,也就是吱吱呀呀片刻后,柏木被挡在桥桩之间,最终恢复了平静。
到此时,上游的巨木终于用尽,下游的士卒们也都精疲力尽,下了船,一众人纷纷躺在地上歇息。
听着一旁流淌的渭水声,对岸的厮杀声也有些消弭下去了,或许是因为坏桥的计策已经失败,他们也该设法休息了吧。
张寔完成了刘羡交代的任务,心情有些放松,他挥手折了根芦苇叼在嘴里,对陈珍问道:“你说,西军接下来要用何计策?”
陈珍耸耸肩,笑道:“你问我?如果我是河间王,干脆就不会打一仗,放刘公过去,又能如何呢?”
“这可不是英雄所为。”
“称雄何其辛苦?我能辅佐主公与公子安定一方,就已经极为满足了。”
说到这里,两人皆哈哈大笑,可休息之间,张寔忽然察觉到些许异样,说不上哪里不对劲,但就是直觉不对。他起身四顾,发现对岸的攻势,不知何时又猛烈起来,西军火光冲天,可以看出用了不少火矢。这是为何?莫非是最后一搏吗?
就在此时,他察觉到地上出现了一阵响动,这响动张寔非常熟悉,稍作辨认后,他便意识到:这是骑兵奔腾的震动。可自己是在北岸,为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