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汉中得手 (第1/3页)
而在另一边,刘羡接管汉中的事务已然顺利进入尾声。
其实话说回来,晋室对汉中的经营,还是颇下了一番苦功。早年司马昭消灭蜀汉之后,第一时间就着手迁移当地百姓,削弱蜀汉的影响力。到了司马炎时期,他又从益州中拆分出八郡,另设梁州,以汉中为首府,加强汉中的政治地位。同时又迁回部份随张鲁北迁的士族,重构汉中的权力体系。这使得刘羡进入汉中后,发现郡内不乏有心怀晋室的忠臣士子。
现任汉中太守阎缵,也确实算得上一位清官。他安抚流民,劝民农桑,开垦荒地,并且积极御寇,使得境内清平。去年清点户籍时,发现郡内渐渐增至近十万人口,虽说仍不复两汉风光,但也算得上一个边境大郡了。
按照常理而言,坐拥如此民意基础下,若是常人进攻汉中,即使攻破阳平关,面对汉中各县的城围坞堡,也很难迅速占土拓地。若是再有关中的援助,几乎是立于不败之地。可惜的是,他们遇到了刘羡。
刘羡的政治攻势之凌厉,远远超过了汉中人的想象。
在阳平关被攻破之后,汉中郡内的官吏们多是如此对百姓宣传的:“刘羡领着蜀汉老人杀回汉中,必会挟私报复,若不抵御,其侵汝田地,夺汝财货,杀汝子民,将为之奈何?”
加上此前陈仓之战折损四千余人、阳平关又有三千汉中士卒被俘虏。家中有亲属入伍的百姓,多以为亲朋遇难,故而怀有报仇之念,积极响应入伍。因此,在刘羡大军开赴城下之前,不少人是准备血战到底的。
然而令他们没料到的是,最先来的并不是刘羡的军队,而是此前阳平关的俘虏们。
俘虏们脸上带有一种梦游般的神情,向各县百姓们告知了自己被俘的经历,以及刘羡最新的政策。而其条件之宽松,令许多人都感到有些难以置信。
当即就有人质疑说:“这怎么可能做到呢?刘羡是来争天下的,又不是来卖仁义的,这应该是谎言吧!”
有俘虏就说:“我也不知道,但安乐公和我们谈及此事,是在武侯祠前,也向着诸葛丞相发誓了。”
言及于此,反驳者顿时哑然,也没有人能质疑刘羡的诚意了。毕竟没有人能想象,安乐公滥用诸葛亮信誉的场景,这是后主最荒唐时也不敢做的事情。
可有诚意也不代表能做到,诸县的士族们多怀有一种将信将疑的态度,但至少敌意消散了不少。等到刘羡的军队抵达城郊,有一些人便开始越过本地的官吏,私下里与刘羡军接洽,并且对他们的军纪展开评估。
大概过了两三日,一切风平浪静,好似什么都没有发生,又好像什么都发生了。为此,那些没有接洽的士族们也坐不住了,去找那些接洽的士子们谈论刘羡军,悄然问道:“怎么样?安乐公说的那些,到底是真是假?”
“不好说,还没有结果。”那些见过的士子们,态度也非常暧昧,并不透露谈判的详情,只是感慨说:“安乐公的军纪着实严谨,不是西军能比的。”
“哦?具体怎么形容?”
“说秋毫无犯吧,可能有些夸张了,毕竟一支军队上万人,总会有些疏漏和意外。但确实称得上是第一流的,他们花钱买百姓的东西,而不是抢。自己搭营歇息,而不是住在百姓的房舍。若是有侵犯妇女、夺人财物的事,可以专门到军中控诉,只要有证据,他们一定会严格处置。”
“此话当真?”
“当真,有十几名老卒,因为侵犯女子,已经被李将军斩首示众了。”
“那真是了不起啊!看来这位安乐公,已经有诸葛丞相八分真传了。”
听到这些消息,那些原本就中立的士子,此时更加摇摆了。能够运用暴力,这并没有什么了不起,每个人都会挥刀斫杀。可只有能克制暴力的人,才说明他真正地掌控了暴力。
加上刘羡军中又放出话说,五日之内,就要定下新县府的人选,先到先得。于是越来越多的士人前去拜访李矩与刘沈,原本临时征辟而来的士卒们,不知何时也悄悄散去了。
那些县府的官吏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