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17章 1975年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517章 1975年 (第2/3页)

定四个项目,包括合资的一座大型购物中心、东京香格里拉酒店、两座商业大厦。加上我们本来就拥有银座的四座商业大厦,我们在日本的投资比重已经很大。”

    银座的四座商业大厦,早在四五十年代就已经买下,后来重建后,一直承租出去,为长实集团带来丰厚的租金收益。其投资,不知道已经翻了多少倍。

    陈光良看了一下大型购物中心的方案书,这是一幅很大的东京地皮,当然没有选择在银座这样繁华的市中区,当然也不算郊区;而是充分利用购物中心的‘聚群效应’,带动周边的商业。这个项目有个合作方,占股三成,就是大名鼎鼎的西武集团,也就是后世日本首富堤义明的家族资产,不过后来西武集团是在堤义明的哥哥堤义清手中。

    大型购物中心的计划没有问题,美国设计师参与现代化,亚洲设计师则负责花园化,融合在一起;预计1982年后建好,等到1989年可以卖出去便是;当然就算留在手中,也是没有问题的。

    至于日本香格里拉酒店,可是位于日本优越的地段,哪怕是1989年,基本也不会出售的;这也是香格里拉酒店在全球的第三座酒店,可谓每一步都走的很稳。

    当然很多大型酒店集团都是特许经营,也就是轻资产运营,相当于每年可以得到营业额的4%左右管理费,但不用投资建筑物,只是提供管理和品牌授权而已。

    陈光良并不打算让香港的香格里拉酒店集团走轻资产路线,而是准备实打实的投资酒店;毕竟,他的二房手中,亚马逊酒店集团已经在走轻资产+重资产的综合路线,旗下的喜来登酒店特许经营的发展很快。

    长实集团在日本已经拥有六座商业大厦,其中五座位于银座,另外一座也位于东京繁华路段,价值确实不菲。

    这样看来,长实集团最低市值时仅23亿港币,实际上低于净资产的一半水平,简直是太被低估。

    当然,长实集团在新加坡和日本的投资还没有展开,实际上钱也没有到位,只是立项而已。

    “日本的投资都不是一次性投资,部分资金可就从日本当地贷款解决。”

    陈文杰点点头,说道:“嗯,我们在日本本来也拥有丰厚的资产,除地产资产外,还包括食品饮料等资产。”

    全资的日清品牌,依旧是日本最大的方便面品牌,同时还将‘味千拉面’这个连锁品牌坐起来,全国已经有几十家直营店,并开放了特许经营。

    接下来,是香港的布局。

    陈文杰说道:“发展地产领域,我们在不断吸纳储备地皮,目前旗下的地皮地盘,可建楼面为800万平方尺出头。包括刚刚从长江置业交换的6个地盘(15幢市区住宅大厦),以及北角的宋城(原月园)也准备在这个周期重建住宅和商业未来三年,我们会继续购入发展地产的储备地皮。太古地产又准备出售太古山谷第一号地盘,我们已经在进行洽谈。”

    陈光良看着资料,盘算了一下,800万的可建楼面其实并不多,大概是15000个住宅单元,而这一波周期从1975~1981年算,有七年时间,这些住宅单元只能说勉强够卖。

    当然,长实集团后续可能和人合作,合作方出地皮,长实出建筑费,这样也会增加出售的楼面。

    但是在1975~1977年,地皮地盘依旧没有涨起来,长实集团肯定要继续吸纳土地储备的;不可能都在1982~1984年储备。

    “发展地盘要在未来三年继续储备是没错,但我们也需要投资商业地盘。尖东这个地方我比较看好,预计港府会在明年地产回暖,每年拿出几幅地皮出来拍卖。而长实集团要做的是,在临海的地段,差不多要拿下两幅地皮,要连在一起,开发购物中心综合大厦及五星级酒店的综合商业体。越早拿地,这里越便宜。”

    陈文杰接过地图看了起来,说道:“尖东这个填海地段有165万平方尺左右,大大小小可以分割成20个地盘,可以承接尖沙咀繁荣东移。但香港地产商不会有多少远见,毕竟对他们来说这里就是一片滩涂,那我们拿下临海这两个位置,代价估计不高,毕竟港府肯定会先拍卖临海的地皮,炒高这一地区的地皮后,在拿出后面的地盘。”

    差不多是这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