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6章 要下海先憋气 (第2/3页)
肯定知道让卫东说的是内河航运,但指的是他们目前还把主力放在散货船上。
“没错,现在也许有人会说争取这点时间干嘛呀,现代工业碾压农业社会的就是效率,能否把散漫的生产效率转化为高度流程化的工业,就是这场战斗的胜利,新坡加作为全球第一的国际中转港码头,全年集装箱吞吐数据是近千万个,HK是四百万个,而我们内地目前总吞吐量也就几十万个。”
八十年代很难看不到这些数据。
相关单位自己都未见得知晓,让卫东也是从林望复、港商、沪海港务局以及海关单位那才能汇聚这些综合数据。
让卫东讲的都是现实,不是天机:“大家有机会到HK码头去看看就知道了,大量散货起重船、甚至集装箱起重船已经开始闲置,因为现代化的岸桥港机正在占领集装箱码头……”
说着就举起条胳膊平直:“看我形容下,带起重机的船舶、甚至码头上那种巨大的塔式吊车都落后了,最先进的只有岸机,就这样伸到停靠的船上空,放下吊索,提起集装箱,回收上岸,放下到车身上,不断往复,一排岸机这样,面对几千个货柜集装箱,几万吨货物咔咔就装卸完成!”
所有人都聚精会神的尽量想象,大学生的优势就在这,能在脑海里形成思维,而不是立刻抗拒抵御。
远洋集团的人也陷入深思。
让卫东干脆打比方:“大家就当这是战争中源源不断的弹药吧,抗日战争为什么鬼子难打,就是他们有工业化做支撑,有完整的武器供应,有飞机大炮坦克这些那时候我们没有的铁疙瘩,所以只能用人命去填,现在飞机大炮坦克我们有了,可别人不会等你,一台进口的卫生巾自动流水线上,二十个工人顶我们普通线一千人,一台岸机可以替代四千倍船舶装卸工人的效率,就问这种效率可怕不。”
全场大学生都沉默了,但眼里都充满了希望的火苗。
让卫东也没让大家失望:“可缺点也许就是优点,我们现在的落后,某种程度上就是我们的优势,因为只要我们认识到差距,清楚了方向,我们就能后发先至的直扑最新模式,当大量国外码头哪怕意识到集装箱重要性,犹豫掂量升级换代的成本时候,我们可以避开一代代发展更迭,一步到位的直接从最先进,或者最成熟的次先进开建,然后凭借我们庞大的体量优势,逐渐获取胜利。”
这时候的已经有些人听懂的开始惊喜!
思路还可以这样吗?
天地良心,让卫东说这番话,真的只是针对集装箱。
这玩意儿在他当保安的时候都从来没接触过。
百分百的外行。
但自从老方拉了他去参与码头建设,国集发展,才逐渐跟港商们在这块儿打磨交手。
可能天眼唯一的指向,就是那些小视频中装得都要溢出来的集装箱巨轮,给他脑海中留下的深刻印象。
实际上这会儿散货船在全世界也是主流,国远的选择没有前瞻性,但在这会儿也没啥大错。
算错有错着吧。
有点矫枉过正的过度强调了集装箱的重要性和未来。
给国远这帮人,以及全场所有大学生,甭管哪个专业都留下了刻板印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