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章 商量才是商人,生意才能产生 (第2/3页)
疆地区最好的越野车,不就是修嘛,各种问题还能反馈给厂里改进……”
于松海都熟悉得很了:“经济和人才流动就这样被带动起来了?”
让卫东点头:“主要是省下大量宝贵的外汇资金,对内消费不好吗,用来给基层群众搞福利不好吗?”
于松海却慢慢摇头:“你知道的,现在高原的福利已经远超内地了,全都是补贴拨款养起来,这种局面要扭转就得自力更生,真正形成经济改革产业链。”
说着手指在让卫东用筷子搭成的冷藏柜上敲敲。
两年多之前,兄弟俩就反复讨论过,高原到底能靠什么产出。
让卫东开了天眼也只能提出旅游、牛肉这两种,而且前者明显还限于巨大的基础设施投入。
以他那点小视频积累的常识经验,仿佛都没听说高原省有什么矿产等其他产出。
当然他们谈的是全县、全省级别的大宗民生产出,那些零零碎碎的什么灵芝、虫草、玉石首饰之类,富几个人没问题,不可能持续的让所有基层得利。
让卫东眼睛亮了亮:“确定要把畜牧业当成主要产品来抓了?”
于松海点头:“我现在很赞同你当初那句话,所有的问题最后都能归结到是经济的问题,凭借边山县的经济转变,我才能得到各种支持,现在说什么都有底气,因为整个高原的经济底子太薄,这点成绩已经让所有人都很振奋,对以前的做法也能做调整。”
让卫东还是有基本的环保意识:“会不会养牛太多,引发草地之类的环境变化,要掌握好这个度。”
于松海嗯:“有环境部门的同志也提出这个问题,所以更要科学养殖科学统筹,怎么尽可能大量产出,怎么大量运输到内地销售,这就成了个产业工程,本来我想的是建立大规模的真空包装厂,这不就恰好么,每个县有这么两三台车就能朝着内地运送了。”
让卫东才是更懂做生意的那个:“不不不,这不科学,还是应该绝大部分地方都集中朝省城或者哪里送过去屠宰,然后建立专业的冷藏车队,朝着内地送才能保证专业设备的精准使用稳定使用,一旦分散就不是现代化企业理念了,这应该建立家……哈哈哈,国资民营企业来管理这事儿,我不做,你小舅子或者外甥啥的可以做这个。”
所以说阶层、家族这些东西怎么会不死灰复燃嘛。
这种时候找谁来做这个才放心,才能保证投入产出一直按照设想走,而不是沦为个人牟利工具。
成亿起步规模的畜牧屠宰运输公司,这生意交给国营和私营都有弊端,但先做起来尝试呗。
于松海都慢慢点头了:“这个可以由你先带人才组建运转好,再转交给谁,我知道你不想再扩大规模引人注意,我同样也是,要避免有其他看法。”
让卫东这时已经脑力全开:“哈哈哈,冷藏车上去不可能是空跑,那多不划算,我们运猪肉上去啊,等于是用内地平价的猪肉换掉高原人民消耗的牛肉,把特殊的牦牛肉尽可能用于牟利,这不就解决了不要过多放牧导致的饱和问题,现在肯定不饱和,要一开始就有这种思路,蜀川已经在批量养猪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