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四十七章 昆仑山封禅第一帝  黄金家族,从西域开始崛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三百四十七章 昆仑山封禅第一帝 (第2/3页)

刻近距离相见,萧燕燕身着暗金凤袍,眉宇间透着雍容华贵,那股历经岁月沉淀的主母气势,让赵玥心中的不服输渐渐被敬畏取代。

    李灵阳和王兰也在暗中观察,一个暗自琢磨如何在王府立足,如何为李骁再生个儿子,另一个则担忧自己曾是夏国妃嫔的身份会遭人轻视。

    “你们都过来!”

    李骁察觉到几人的局促,招手说道。

    赵玥、李灵阳等人连忙整理了一下衣衫,乖乖上前,按照礼仪对着秦大妮和萧燕燕躬身行礼:“妾身拜见王太后,拜见王后。”

    秦大妮看着眼前几位容貌各异的女子,无奈地点了点头。

    她早就习惯了儿子的性子,每次出征总会带回几位女子,原本宽敞的王府后院,如今竟快要装不下了。

    不过,当目光扫过几人怀中的孩子时,她眼中还是露出了真切的笑意。

    上前轻轻逗了逗孩子,语气柔和了几分:“都是好孩子,以后在府里好好生活,好好照看孩子。”

    萧燕燕则显得更为平静,她早已在李骁的书信中得知几人的身份,此刻以主母的姿态,微微颔首道.

    “一路辛苦了,府中已备好住处,稍后会有侍女引你们过去。”

    “今后同在一个府邸,当以和为贵,互帮互助。”

    她的语气不卑不亢,既展现了主母的威严,也给了几人足够的体面。

    赵玥等人连忙应下,心中的不安稍稍缓解。

    就在这时,亲卫百户张雄快步上前,对着李骁汇报:“启禀大王,英烈队伍已到城外.”

    李骁脸上的笑容瞬间褪去,取而代之的是凝重与肃穆。

    他对着秦大妮和萧燕燕略一颔首,沉声道:“母亲,阿蛮,我去迎接英烈。”

    说完,便转身大步朝着车队走去,胡立等人紧随其后。

    城门外,装载着骨灰坛的马车缓缓停下,黑漆木盒和坛子整齐地排列在马车上。

    每个都贴着一张白纸,写着阵亡将士的姓名与籍贯。

    胡立手持阵亡名单,站在一旁,以沉痛却洪亮的声音开始宣读:“东征三年,我北疆军共阵亡将士三千七百二十六人。”

    “武卫军都尉黄忠河,籍贯金州,战死于三河镇。”

    “武卫军都尉阿古拉,籍贯金州,战死于渭北……”

    每念一个名字,人群中便响起烈士家属的哭号。

    当念到“三河镇一战,我军战死两千一百一十人”时,周围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不少家属忍不住红了眼眶,压抑的啜泣声在人群中响起。

    这些阵亡将士,有的来自金州,有的来自大漠,还有的来自河西走廊。

    大漠等地的英烈早已由各地巡抚府妥善处理,在当地建造了“功烈林”,将英烈姓名刻在石碑上,供人瞻仰。

    对英烈家属的抚恤也正在落实。

    生前的奖赏与战利品全额发放,子嗣可继承官身,成年后直接袭职,确保英烈后代衣食无忧。

    如今,金州的英烈骨灰归来,李骁亲自主持祭奠仪式。

    李骁拿起早已经准备好的木质功烈牌,牌上“北疆英烈”四个大字苍劲有力,下方刻着每位将士的姓名与战功。

    他逐一将功烈牌交到家属手中,声音低沉却坚定:“他们都是我北疆的勇士,为大秦牺牲,用生命守护了北疆,他们是大秦的脊梁。”

    “北疆绝不会忘记他们,本王更不会忘记他们。”

    “本王在此承诺,从今往后,凡我北疆境内,若有人敢欺辱英烈家属、怠慢抚恤之事,本王定不轻饶,必将其严惩不贷。”

    英烈家属们接过功烈牌,纷纷躬身叩谢,泪水浸湿了衣襟,却在这份沉甸甸的承诺中感受到了慰藉。

    李骁亲自将他们一一扶起,又命人将骨灰坛送往金州功烈林。

    几天后,李骁为这些战死的将士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祭奠仪式,亲自督促烈属的安置抚恤工作。

    并且传令各州巡抚,将此当成今年的头等大事来督办。

    回到龙城的第二日清晨,李骁正在书房内刚处理完几份七河垦荒的文书,亲卫便通报金州巡抚韩玖光求见。

    李骁放下笔,道:“让他进来。”

    很快,身着便服的韩玖光走进书房,他年近五十,面容儒雅,眉宇间带着几分沉稳,躬身行礼:“臣韩玖光,见过大王。”

    “坐吧!”

    李骁示意他落座,直接问道:“烈士亲属安置抚恤之事安排的如何?”

    早在两个月前,李骁便已经将金州战死将士的名单提前送到了韩玖光手中。

    并安排他早做准备。

    韩玖光从袖中取出一份文书,双手呈上:“金州境内东征阵亡的八百二十六名将士家属,已全部完成登记造册。”

    “其中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共三十七人,已接入府城养老院赡养。”

    “有子女的家庭,共一百五十六户,已按大王旨意,为其子女办理了武备学堂入学资格,待秋季开学便可入学。”

    “其余家属的抚恤银、工作职位也已发放到位……”

    李骁接过文书翻阅,满意点头:“做得不错,务必确保每一户烈属都能得到妥善安置,不可有遗漏或怠慢。”

    “臣遵旨,绝不敢疏忽。”

    韩玖光应道,又取出另一份文书:“此外,臣还带来了金州去年一年的物产产出统计,请大王过目。”

    李骁翻开文书,韩玖光在旁补充说明:“大王也知晓,金州地处我秦国北部,气候苦寒,可耕种的粮田不算多。”

    “去年粮食总产量约为八十万石,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