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10章 强烈的反差!  人在香江,缔造全球商业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810章 强烈的反差! (第3/3页)

敲桌面,显示出内心的不安。

    “您的意思是……”巴菲特沉吟道,“市场的乐观情绪可能维持不了多久?”

    “我认为最迟明年初,也就是一个多月后,市场就会开始反映这些负面因素,而且调整的幅度可能会超出很多人的预期。”林浩然肯定地说。

    巴菲特沉默片刻,突然问道:“既然如此,那您认为,这次的股市下跌,是否会长久,是否会陷入一场熊市?”

    这个,才是巴菲特最担心的。

    他看出了市场过于乐观,所以为此感到担忧。

    但巴菲特还有一个风格,那就是喜欢长持优质股,甚至可以说是他的核心投资哲学。

    因此,他真正关心的并非短期的市场波动,而是这次调整是否会演变成一场持久的结构性熊市,从而影响他长期持有的投资策略。

    林浩然听出了巴菲特话中的深意,他微微一笑,从容答道:“巴菲特先生,我认为这次的调整更可能是一次健康的'估值修复',而非长期熊市的开始。”

    这个判断立刻引起了巴菲特的浓厚兴趣:“哦?请详细说说。”

    “首先,我们需要区分周期性调整和结构性熊市。”林浩然条理清晰地分析道,“当前市场的问题主要在于估值过高,而非经济基本面的根本性恶化。

    里根经济学的长期效果是值得期待的,减税和放松管制确实能提升美国企业的竞争力。”

    他稍作停顿,让巴菲特消化这个观点,然后继续:“其次,这次调整实际上为价值投资者创造了难得的机会。

    当市场恐慌时,那些真正优质的公司的股价也会被错杀,这正是践行'在别人恐惧时贪婪'的最佳时机。”

    巴菲特的眼睛亮了起来,他显然对这个观点很感兴趣:“您的意思是,我们应该把这次调整看作是买入优质公司的机会?”

    “正是如此。”“林浩然肯定地点头,“但关键在于选择哪些公司,我认为应该重点关注两类企业:一类是那些受高利率影响较小、现金流稳定的防御型公司;

    另一类则是代表未来发展方向,但在市场恐慌中被低估的成长型公司。”

    说到这里,林浩然特意补充道:“而且,这次调整的持续时间可能不会太长,但绝对也不短,最起码会经历半年以上的时间,过程可能重复多次的下跌上涨下跌上涨。

    一旦市场消化了高利率的影响,重新聚焦于经济基本面的改善,很可能会迎来新一轮的暴涨,到时候,牛市也就来了。”

    事实上,里根经济学初期,确实如林浩然所说的那般,美股经历了一段相当长时间的震荡调整。

    从1981年末到1982年上半年,道琼斯指数在反复探底中艰难寻找支撑。

    但正如林浩然所预见的,当市场充分消化了高利率的负面影响,并开始享受到减税和放松管制带来的政策红利后,一场持续数年的大牛市便悄然开启。

    巴菲特若有所思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随即提出一个关键问题:“但是林,如果按照你的判断,我们是否应该现在就开始减持部分仓位,等待更好的买入时机?”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林浩然赞赏地点点头,“我的建议是采取渐进式调整,不必急于大规模减持,但可以开始逐步调整投资组合,增加现金储备,为即将到来的机会做好准备。”

    他进一步解释道:“毕竟,试图精准预测市场顶部是困难的,我们只需要确保在市场出现调整时,我们有足够的'弹药'可以出击。”

    这番对话让巴菲特陷入了深思。

    他轻轻敲击着桌面,良久才开口道:“林,你的分析让我想起了一个重要原则,市场总是在过度乐观和过度悲观之间摇摆。

    重要的是保持理性,在喧嚣中寻找真正的价值。”

    “没错。”林浩然微笑赞同,“而且我认为,这次调整之后,市场的投资风格可能会发生重要转变。

    资金将更加理性,更注重企业的实际价值而非单纯的政策预期。

    另外,最重要的是,依我的判断,这次的美股下跌,不会跌太多,最多不超过15%,甚至会更少,到底哪里是底,我也摸不透,这点就需要巴菲特先生去判断了。”

    林浩然这个具体的跌幅预测,让巴菲特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他立即追问:“最多15%的跌幅预测,这个判断的依据是?”

    “这是基于多重因素的综合判断。”林浩然从容解释,“首先,虽然高利率环境会对股市造成压力,但企业盈利的基本面并没有根本性恶化。

    其次,养老基金、保险资金等长期机构投资者的配置需求,会在市场下跌时提供支撑,最重要的是……”

    林浩然刻意停顿了一下,确保巴菲特完全在关注:“市场对里根经济学的长期信心依然存在,一旦调整到合理估值区间,抄底资金就会涌入。”

    两人的对话持续深入,从宏观经济谈到具体行业,从投资策略聊到风险管理。

    郭晓涵在一旁静静聆听,她注意到巴菲特如同一位虚心请教的学生,表情逐渐从最初的焦虑变得从容,甚至不时露出会心的微笑。

    至于巴菲特旁边那位助理,脸上的震惊之情,更是几乎溢于言表。

    他跟随巴菲特多年,从未见过这位投资大师如此专注地聆听他人的见解,更不用说像现在这样频频点头、认真记录,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

    当林浩然谈到科技行业的投资机会时,那位助理忍不住偷偷看了一眼自己的老板。

    只见巴菲特完全沉浸在林浩然的分析中,不时提出深入的问题,完全不见平日里的那种从容淡定,反而流露出一种求知若渴的神情。

    巴菲特在外面,可是被称之为“投资大师”、“股神”等名号,向来都是高高在上的。

    可此刻,在这间安静的包厢里,他却像个谦逊的学生,专注地聆听着林浩然的每一句话。

    这种强烈的反差,让助理内心震撼不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