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调防命令,这路还是偏了啊 (第1/3页)
中午。
陈家院子中,摆了几张从邻居家借来的老式木桌,领导下乡慰问,通常是不会在村子里吃饭。
但这次不同,可能是听说,陈默这次要带家人去晋阳生活,一行人都表现的随和了很多。
刘文华,窦伟,曹德明,普国强几人都没怎么推脱,入乡随俗般的搬着板凳,围坐在一桌。
甚至饭菜做好后,几位领导也都起身帮忙,陈默被派到主桌上,跟着村长一起陪同领导吃饭。
饭菜很简单,馒头,配上有大肥肉的烩菜,还有大米粥,这在乡下已经是很高规格的待遇了。
哪怕是在部队里面,很多基层单位都不可能保证,顿顿达到这种标准。
看着村长跑前跑后的照应,一会添茶,一会询问还缺不缺别的东西,搞的全桌人都吃不安生,陈默也跟着跑东跑西。
刘文华笑了笑,开口道:“那个,老郑啊,好好坐下吃饭,不要搞特殊嘛。”
“就是一顿便饭,你好好坐下吃。”
“诶!诶!”
村长一边答应着,一边又把桌上的茶水添上,这才老老实实坐下。
没有人在跟前晃悠,刘文华从馍筐里拿出一个发黄的大馒头,从中间掰开,留一半自己吃,另一半递给陈默。
“谢谢领导。”
陈默笑着接过,老家蒸的馒头都特别大,特点是厚实,不做农活,或者饭量小的人还真吃不下一整个。
不过人家书/记,能给自己掰一半,也算是特殊照顾了。
“谢什么啊,正是壮小伙就该多吃点,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就是粮食短缺不能敞开吃,要不然这馒头,三五个都不够我吃的。”
“现在老喽。”刘文华感慨着看向陈默:“你们这一代年轻人,已经算是很享福了。”
“是,国家发展的好,党领导的也好。”
陈默随声附和着。
桌上其他人根本插不上话,只是听着这一老一小在这闲聊。
“小陈啊。”
“到!”
“别那么拘谨。”刘华文摆摆手:“我听小曹他们说,你这次从晋阳回来,是打算把家里人也都带到晋阳生活?”
“是,我们军区廖政委特意在家属院批了一套房,工作还有弟弟妹妹读书都能安置。”
陈默这句话,已经比武装部打听出来的消息,要详细的多了。
毕竟,有关铁甲团蓝军营的事,军区不可能跟地方上的人多说,只是通知配合工作就行。
但在场的人,没有一个简单的角色。
军区政委的级别放到这里,那肯定没得说,比在场的人都高得多。
可军区家属院分房这种事,没那么容易。
这几年机械化转型,其他方面的福利都或多或少的忽略,这几人心里门清。
军区家属院连很多高级干部,都不一定能分到一套合适面积的房子,陈默一个少校,带父母过去,还有弟弟妹妹,起码也得是两居室。
甚至三居室,这就是正团到副师的待遇了。
说得不好听点,连刘华文自己,都分不到三居室的房子,这还是在地方上,条件已经相当好的情况下。
政委能做决定,还能承诺安置工作,并且陈默这次回来还带警卫员。
刘华文就猜到,他们这的人,应是参与到有一定保密等级的任务里。
并且牵扯的等级还不低。
他无意八卦,更没有刨根问底的意思,可自己管辖的区域出了这等人才,肯定要过来看看啊。
了解情况后。
刘华文沉吟了一会,又看看陈默家中,房檐下,院子墙上都挂满了编好的玉米。
一个个足足有一人多高的玉米跺,放在那里晾晒,小麦都交了公粮,每家每户顶多留一点口粮和种子,玉米就是最重要的口粮了。
“这样,老董,你们武装部这两天跑下粮站,把陈家今年还有以后交公粮的分额免除了。”
“然后去县里民政部领一些补贴,尽可能多领点,今年的小麦已经种下去了,明年收成,小陈家都去了晋阳,肯定不能及时回来,把明年的补贴也都领了。”
“田地的话,小陈家里的地都先归村支部管,是你们自己种还是包田给别的老乡,抛开缴纳的公粮外,每年都要给小陈家一些粮食,如果人实在回不来,那就按照粮食价格最高折合成钱,邮寄到晋阳。”
“这边的房子,村子里还有武装部都要经常过来看看,打扫打扫,必要时修缮一下,如果需要开支,就去民政部申请。”
“咱们家的孩子在外拼搏,家里就需要我们安排妥善,随时回来,要保证随时能住。”
有刘华文开口,那就没有任何阻碍。
并且家里还能领到一笔可观的补贴。
“对了,家里的工作做通没?”刘华文交代完,又看向陈默。
“应该没问题了。”陈默放下筷子笑道:“要是说让我爸妈去享福,那肯定不去。”
“可要是说我弟弟妹妹读书,能接触大城市的资源,这就没问题了。”
“哈哈!”
刘华文闻言,大笑了几声:“是啊,老辈人做任何事都紧着孩子优先,到了晋阳不比家里,你可得多看看,多帮忙照顾着适应。”
“一辈子生活在乡村,冷不丁的去城市,生活上多少会有些难度。”
“是,谢谢领导关心,我明白。”
陈默低声应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