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66章 休弃之妇,未亡之人  红楼帝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266章 休弃之妇,未亡之人 (第1/3页)

    赤日当空。

    薛家大宅的内宅,芭蕉倦卷,蝉鸣聒耳,更显庭院深寂。

    伴着熏风热浪,薛锦随着薛蟠穿过抄手游廊,步入了花厅。

    薛姨妈正坐在厅内的椅子上,一丝不苟地绾着髻,插着一支碧玉簪。她见薛锦、薛蟠进来,忙放下了手中的青瓷茶盏。

    薛锦则上前一步,躬身行礼:“请嫂子安。”

    薛姨妈微笑着颔首,先请薛锦落座,却不急着说正事,紧接着屏退了侍立厅内的丫鬟仆妇们。

    一时厅内唯余薛姨妈、薛锦、薛蟠三人。

    薛姨妈这才对薛锦笑道:“这般大热天,又是午时,劳你过来,原是今日得知之事实在叫人惊奇,真真不曾想到,那位竟是龙子凤孙,如今已认祖归宗为皇子,还册封郡公了。这般际遇,真真是戏文里也不敢这般编派!”

    薛锦笑道:“此乃天大的喜事,嫂子合该庆贺一番才是。郡公爷身份如此尊贵,宝钗虽为妾室,如今却也比那寻常人家的正头娘子都要强不少了,再不算委屈了。”

    薛姨妈听了,嘴角微微一弯,似是欣慰,又似有别样思量。她沉吟片刻,忽道:“我心里头盘算着,想携蟠儿再度进京去。”

    薛蟠一听此言,立刻拍手附和:“极是!极是!京中繁华,岂是江宁可比?早该去了!”他眼中放光,已在憧憬神京的酒肆歌楼、热闹喧嚣,一副乐不可支的模样。

    薛锦问道:“嫂子怎的又起了这念头?前番进京,可是颇多坎坷。”

    薛姨妈面色沉静下来,缓缓道:“你晓得的,两年前我携家带口上京,一路上惊涛骇浪。先是运河之上,竟遭遇凶悍水匪,航船被围,刀剑加颈,险些全家俱丧,葬身鱼腹。天幸……天幸得郡公爷那时节恰巧路过相救,这才保全了我等性命,也因此一段渊源,才将宝钗许与他为妾。”

    她语声微顿,似仍心有余悸,继续道:“谁知祸不单行,入京后,皇商的差事竟丢了,我娘家兄长那时亦遭了贬斥,不大能顾得上咱们薛家,反倒向我索要钱财。彼时我是真真吓破了胆,只觉得京中步步凶险,这才仓皇收拾,带了蟠儿回转这江宁来。”

    说到此处,她语气一转:“然如今时移世易,大不相同了。托郡公爷的洪福,皇商的资格已然恢复,家中各处生意也有宝钗在京中掌管,条理分明。我与蟠儿进京,正可与宝钗彼此有个照应。”

    她眉间微蹙,透出些烦难:“再则,江宁那些旁支亲族,一直颇不安分,盯着我们孤儿寡母的基业,心思活络得很。我的娘家……王家,更是遭了灭顶之灾,彻底败落了。我与蟠儿留在这江宁,反要时时防人算计,有何意味?”

    她目光转向一旁躁动的薛蟠,略一犹豫,终是直言道:“况且,我私心里揣度着,以郡公爷的才具身份,既已归宗,来日封王亦是可期。我若进京,就近也好襄助宝钗一二……那侧妃的位份,未必不能争上一争。宝钗一个人在神京,身边连个撑腰的娘家人都无,终究不成体统。”

    这一番话,薛姨妈竟是说得条理分明,深谋远虑,将家中形势、宝钗前程皆算计得清清楚楚。

    薛锦听完薛姨妈一番进京的打算并其中关窍,垂首默然,半晌方抬起头来,缓声道:“嫂子所见极是,深谋远虑。只是这京师重地,非比寻常,一举一动皆须谨慎。依我之见,进京之事虽好,却也不必急在一时,更不可贸然而行。嫂子莫若先修书一封,遣人送至京中,交与宝钗。一来,将这番意思说与她知,须得她点头方可;二来,必得探一探郡公爷的口风,若得郡公爷首肯,方是万全之策。倘若郡公爷不乐意,嫂子贸然去了,反倒不美。”

    薛姨妈听了,连连点头,手中帕子不觉攥紧了几分:“正是这个理儿!我原也这般思忖。必得先写了家书去,将进京的缘由细细向宝钗说明,更要求得郡公爷的恩典。这般方是正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