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3章 父皇施恩,师傅剖析  红楼帝业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273章 父皇施恩,师傅剖析 (第1/3页)

    林如海自被平调为从四品翰林院侍读学士,专司教导新归宗的皇子袁易,便成了袁易郡公府上的常客,每日辰时初刻入府授课,直至午时方下值归去。

    袁易特意将内书房“立身斋”东侧的清雅厢房拨予了林如海,作为林如海日常办公、备课、休憩之所。

    此刻,正院里那场拿人风波甫定,被五花大绑的太监顾宝安已被押下看管,滂沱大雨则无歇息之意,哗啦啦冲刷着郡公府,水汽弥漫。

    袁易并未更换身上的郡公朝服。一身朝服虽经雨淋,实则仅肩头袍角略沾湿痕,并无大碍。而他心下计议已定,待雨势稍歇,便亲自押解顾宝安前往内务府,面见总管内务府大臣和庄亲王,传达泰顺帝严惩之口谕。

    他自行撑着一把伞,穿过雨幕,步入“立身斋”院落,见师傅林如海正负手立于厢房檐下,凝神望着院中雨落之景,似在沉思,又似在等候。

    袁易加快步伐,走至檐下。

    林如海闻声转头,见是袁易,忙欲躬身行礼。袁易却抢先一步,执学生之礼,恭敬道:“先生。”林如海见他如此,不再拘泥虚礼,含笑颔首。

    袁易引着林如海步入斋内。

    丫鬟香菱取过袁易日常惯用的一只雨过天青釉茶杯,斟了七分满的香茗,又另取一青瓷盏,也为林如海奉上了香茗。

    林如海与袁易相处日久,彼此已熟稔亲近,兼有师徒名分,自无须过分客套。他接过茶盏,呷了一口,暖茶入喉,旋即笑问道:“瞧四爷神色,今日入畅春园请安,想必一切顺遂?可有何新鲜见闻?”

    袁易亦饮了口茶,将今日畅春园之行细细道来。从于澹宁居面圣、请示惩处顾宝安、乃至蒙赐早膳,直至前往清溪书屋向太上皇请安,其间太上皇如何临时起意,考较那两个由《周易》引发的问题,以及自己如何斟酌奏对,原原本本,说与林如海知晓。他记性极佳,复述问答,几无遗漏。

    林如海凝神静听,手中茶盏久久未再就口。

    待袁易言毕,林如海不禁抚掌赞叹:“妙哉!四爷此番奏对,非徒记诵之学,实乃老成谋国之言,洞明世事之见!于修身,强调‘明位守分’,‘俭德辟难’,乃是稳根基、远祸患之道;于治国,畅言‘革故鼎新’须‘顺天应人’,持守‘仁政’乃‘万古不易’,更是深得权衡之术,把握了鼎革与守成的精髓。此等见识,非惟契合圣贤之道,更暗合帝王心术,非深谙世事、胸怀经纬者不能道也!”

    他这番赞誉,确是发自肺腑。细细思之,纵然换了他当场应对,于那电光石火之间,也未必能比袁易答得更为周全妥帖、更合上意。他真心觉得,袁易之悟性、见识,实非常人可及。

    袁易受赞,并未得意,反而目光湛然地凝视着林如海,问道:“先生乃饱学之士,深谙世情。以先生之见,太上皇与圣上听了我这两番奏对,心中会作何想?会如何看我?”

    林如海神色转为肃穆,沉吟良久。他放下茶盏,缓缓道:“下官卑微,岂敢妄自揣测圣心?然则,此刻唯有四爷与下官二人,下官便斗胆说一句体己话。以常理度之,二圣闻此奏对,龙心必然大悦,对四爷之激赏,恐远超寻常。”

    他略顿一顿,声音压得更低些,语气却肯定:“太上皇与圣上,皆是明察秋毫、鉴人有术之君。四爷所展现之沉稳、睿智、仁德与担当,二圣……焉能不见?”

    还有一句更深的话儿,在他舌尖滚动,却终未出口。那便是:单凭今日这两番鞭辟入里、近乎完美的奏对,或许已在景宁帝与泰顺帝心中,种下“此子有储君之资”的念头!

    此念关乎国本,干系重大,纵然是师徒闲谈,林如海亦不轻言。

    窗外雨声潺潺,斋内茶香袅袅。

    袁易默然沉思了一会儿,林如海未尽之言,他隐隐心领神会。

    二人继续品茗叙话,窗外滂沱大雨兀自下个不停,衬得斋内一片静雅。

    忽然,年轻太监田奉神色惶惶却又带着十二分恭敬,至袁易跟前打了个千儿,声音微促道:“禀郡公爷,外头来了一位御前一等侍卫大人,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