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宝玉罚站,女眷游园 (第1/3页)
立身斋内。
袁易与林如海对坐。
贾宝玉、贾琮、贾兰三个哥儿立在跟前。
贾宝玉虽立在书斋,魂儿早飘到姐姐妹妹那里去了;贾琮低眉顺眼不敢稍动;贾兰最小,却挺直腰板,双手规矩地交迭在腹前。
袁易对林如海道:“先生今日且不忙授课,待我考较这三位哥儿的学问。”
林如海笑道:“四爷亲自指点,是他们的造化。”
因三个哥儿年岁皆不大,袁易自不会考问艰深,只考问简单的经义。他吩咐贾琮去书架上取来《论语》,信手翻至“学而”篇,先向贾兰道:“兰哥儿,你诵一遍‘弟子入则孝’一章。”
贾兰轻轻整了整身上的青缎衫袖,应声出列,声音清亮琅琅:“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一气呵成,半字未错。
袁易微微颔首,问道:“这章怎么讲?”
贾兰答道:“此章说的是为学做人的根本。在家须孝顺父母,出门要敬爱兄长;言行当谨慎诚信,待人当广施仁爱。若这些根本都做到了,还有余力,方可研习诗书六艺。’”
袁易听了,眼中露出赞许之色。
随后袁易转向贾琮:“琮哥儿,你诵‘君子不重则不威’一章。”
贾琮略顿了一顿,才开口诵道:“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虽有停顿,倒也勉强背全。
袁易又问:“这章何解?”
贾琮迟疑道:“是说君子若不庄重,便没有威严,学了也不会牢固……要亲近忠信之人,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了过错要勇于改正。”
袁易道:“你解得大体不错,但‘无友不如己者’一句,不是说不结交不如自己的人,而是说与人相交,要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至于‘主忠信’,是要以忠诚信实为立身之本。你且记住:君子庄重自持,方能成器。”
最后轮到贾宝玉。
袁易道:“宝玉,你诵‘礼之用,和为贵’一章。”
贾宝玉神情不属,开口便道:“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竟就顿在那里,接不下去。
事实上,此章开头也并非“子曰”,而是“有子曰”。《论语》中,“子曰”专指孔子,而“有子曰”则指孔子的弟子有若。
袁易蹙眉道:“接着背。”
贾宝玉仍是语塞。
袁易便自行将全章诵出:“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随后他向贾宝玉问道:“此章当作何解?”
贾宝玉支吾道:“大略是说……礼的用处在于和顺可贵……”却再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袁易叹道:“此章讲的是礼与和的关系。礼贵在和,但若一味求和而不以礼来节制,也是行不通的。譬如荣国府中,若只讲和气而不守礼制法度,下人没了规矩,主子失了威严,整个府邸岂不陷入混乱?这便是‘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的真义。”
一旁坐着的林如海见贾宝玉这般模样,不由得轻轻摇头,眼中掠过一丝失望。
其实,贾宝玉原本倒也并非如此差劲,因他眼下实在是神情不属。
袁易重新看向贾兰,赞道:“兰哥儿年纪虽小,倒懂得下功夫。”又训贾琮:“琮哥儿还须多读多思。”最后看向贾宝玉,见其发呆,不由沉声道:“枉你比他们两个年长,更是兰哥儿的叔叔,竟连根本都立不住!整日只知在胭脂花粉里打滚!”
贾宝玉被骂得面颊泛红,满腹委屈,暗道:“偏要这时候来为难人,不知林妹妹她们此时在做什么呢,是否惦记着我……”
想到这些,更觉百爪挠心。
袁易忽生一念,对林如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