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71章 鹊桥  科技入侵现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371章 鹊桥 (第2/3页)

内生性的,而不是简单的外在干扰。

    我们等于是要制造一个能预知自己‘失衡’,并在失衡发生前就完成‘平衡’的超级复杂系统!”

    他看向林燃,总结道:“林总,从难度上来说,这件事的难度甚至要比我们过去从零开始EDA软件还要难得多。

    这个鸿沟,远远不是CMP或刻蚀那种级别的动态修正可以相比的。”

    林燃点了点头:“当然,我当然知道,你知道的,我同样知道。

    想要独立于整个西方世界做出一整套的半导体生产制造体系,这本身就是在做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这当然很难,可问题是,这是我们现在能迅速达到5nm最可能的路径。

    从五十年代到现在,我们一路都是这样走过来的。”

    林燃的话充斥着巨大的自信,难又怎么了?干就完事了。

    他最后总结道:“算法上的问题交给我解决,无论多难的模型,我一定会给你找到那个合适的解,工程上的问题交给你,你需要做的就是整合国内现有的资源,国外能买到的资源,从工程上去实现它。”

    梁孟松站起身,伸出手,在握手的时候,他只说了一个字:“好。”

    这位所谓台积电的叛将,将给台积电带来真正意义上的致命一击。

    2026年的第一天,阿波罗科技的直播间,和往常不同,今天这里是林燃亲自开直播。

    林燃坐在自己的办公室,身后就是一面白墙,什么书都没放。

    办公桌上倒是略显凌乱,各种文件摆在一起。

    林燃坐在镜头前,身穿一件灰色羊绒毛衣,能看出来质感很好。

    “今天是新年第一天,也就是元旦,老规矩,我只负责闲聊和解答,真正的发射由我们的宇航员和地面控制中心完成。

    我现在已经飞文昌越来越少了。

    大家应该都从我们的官方公告也好,又或者是新闻媒体的报道也好,大家应该知道我们的月球电磁轨道。

    或者说,大家更喜欢的那个名字,月球钢铁之龙,建设进度又往前推进了一大截。

    它现在能给飞行物提供更高的初始速度,包括中间的连接节点我们也更换了新的电磁材料,它会有更好的导电性。

    所以今天,我们要干一件大事,在今年的月地窗口,进行一次飞船发射。

    上次发射只是发射一个飞行器,无人的飞行器,重量很轻,和月球探测车差不多,就几十公斤而已。

    我们只是做了一个技术上的可行性验证,确保这条路径可行,提供的推力足够,然后月球表面散热效果及格。

    这次不一样,这次是一艘最新设计的飞船,它采用了非常激进的设计,大家看我们官方微博放出来的设计图都能看出来。

    它的形状有点类似圆锥,底座宽大而坚实,如同一个倒扣的浅盘,完美地贴合了电磁轨道的结构。

    它的外形是纯粹的功能主义。

    因为大家都知道,月球上是没有空气的,也就意味着没有空气阻力,所以不需要考虑流线形。

    我知道大家很喜欢流线型,觉得这样才酷,实际上宇宙中航行,这样的设计只有美学上的意义,还是人类所能感受的美学,外星人未必就能感受到。

    它有宽大的底盘,有圆弧形的前端,我有看给我的评论,大家调侃这个形状放平,会很像UFO。

    实际上这是为了在轨道上实现最佳的磁耦合和加速度应力分散,而圆弧形的前端则为未来返回地球时提供最佳的钝头体气动外形。”

    林燃的直播间迅速涌入了上千万观众,他们来自不同的平台,弹幕拥挤地林燃没有回答网友们的提问,只顾着自说自话。

    同时很多主播进行转播,他们会配上一些更酷炫的动画,类似什么月球南极沙克尔顿陨石坑的3D动画,上面用ai处理过的电磁轨道更具科幻感。

    类似的直播间有很多,还有一些做出复古科幻效果的直播间,做一个转播。

    但这些二路加起来都没有林燃的直播间人多。

    哪怕网友们听不懂什么是磁耦合,什么是应力分散,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