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有把刀,你们认认 (第1/3页)
和珅前脚刚走,赵安脸上那副因受宠若惊导致的呆滞状瞬间消失,嘴角还有一抹讥诮。
甭管和珅说什么,他就是不信,一个字都不信。
小心驶得万年船。
和珅利用他,他也利用和珅,现在就算是好的穿一条裤子,有着共同敌人,然双方本质上还是敌我关系。
只要这个敌我关系得不到根本改变,那就必须提高警惕,绝不能被和珅的“糖衣炮弹”迷惑住。
和珅能有今天的权势地位,靠的可不单单是老太爷的宠信,人家是真有本事,脑袋瓜子比谁都精着。
不留点心眼,吃大亏的只能是他赵安。
总之,大是大非这一块,含糊不得。
该干还是要干。
回到办公桌后拿起和珅放在桌上那份名单。
名单上有十九人,官最大的是两个参领,其他都是佐领。
八旗军制,京营八旗是三级指挥机构,即都统——参领——佐领。
各地驻防八旗则不同,乃将军——副都统——协领——佐领四级指挥机构。
佐领是八旗的基本组成单位,满编佐领三百人,这三百人指的是可以出征作战的正式旗丁,并不包括旗丁的家眷。
一百多年下来,八旗的人口比之入关之时要翻了几倍,但国初额定的佐领数却没有增加,因此使得各旗不少成年男丁因无法成为正式旗丁变成“闲散余丁”,拿着“养育兵”的可怜工资无事可做,渐渐就成了各地官府最头疼的治安老大难。
满大街碰瓷、敲诈、坑蒙拐骗的基本都是这些闲散余丁。各地也频频爆发旗汉矛盾,但是老太爷的处理结果都是汉人杀头,旗人罚款。
因而一些有良心的汉人地方官遇到这种事能和稀泥就稀泥,不然汉人哪怕是受害者,最终倒霉的也是汉人。
这个现象在赵安前世直到道光年间才得到改善,即清廷在处理旗汉矛盾时能够做到公平对待。
道光以后,旗人也就成了啥都不是的玩意,同汉人发生冲突时都要先考虑下后果。
没办法,被南方汉人杀怕了,也杀老实了。
镶黄旗作为天子亲旗、上三旗之首,目前定编的是五参领八十四佐领,按这个定编旗丁当为两万五千余人,连同家眷共十几万人。
实际人口不止,最近的八旗人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