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有把刀,你们认认 (第2/3页)
普查是乾隆二十三年,距今已过三十余年,赵安特意到档案房看过当时统计的镶黄旗满洲人丁是十九万余人。
乾隆二十三年后上三旗基本没有大规模出征,所以,他保守估计如今单镶黄旗满洲人口可能要接近二十五万人,甚至有可能达到三十万人。
上三旗人多点,下五旗人少点,不计被裁了差不多的汉军八旗,仅算上八旗蒙古的,赵安觉得眼下京师旗人少说也有三百万人。
加上各地驻防八旗人口怕是能有五百万,这个数据同清廷灭亡时的旗人只有百万有很大差距。
原因与咸同年间大规模反清起义有关,也与旗人在末日来临前大规模改汉姓当汉人有关。
这次赵安借张常保冒领满洲钱粮案小题大作大搞清查,表面是整顿八旗风气,让自己能臣形象更加饱满,实际也是想搞明白八旗究竟有多少人。
能够披甲上阵的又有多少!
人口总数及成年服役男子,自古就是军事情报第一首要。
要是八旗还能拉出二三十万披甲旗丁出来,那赵安就得借白莲教这把刀慢慢割他们的肉,直到将八旗彻底逐出历史舞台。
八旗,不是震治机构,而是军队机构,所以在八旗里任职的除了文员性质的工作人员,其它有编的都得叫军官。
除去三位最高指挥官,参领、佐领等军官共八十九人。
然而和珅给出的党羽名单只有两个参领、十七个佐领,这意味和珅虽是镶黄旗满洲都统,但实际只控制了不到四分之一的军官。
或者说只有四分之一的军官向和珅明确表示忠诚,其他军官没有倒向和珅。
和珅给这十九人名单显然是想让这帮党羽协助赵安开展清查工作,同时也是保护这帮人的意思。
赵安当初说的很明确,清查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清除异己。
谁是异己?
沉吟片刻,赵安并未急于召见名单上的和党成员,而是将正戴罪立功审讯张常保的范参领叫来询问案情相关。
“卑职叩见大人!”
范参领是大清开国功臣范文程的后人,但不是和珅的人,“震治立场”这块应算是中立。
谁当权,我听谁的。
赵安抬手示意范参领起来,询问道:“张常保那边审得如何,可曾撬开他的嘴?除了冒籍钱粮,还交待了哪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