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零七章 匡正天下,在此一役!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三百零七章 匡正天下,在此一役! (第1/3页)

    即日,袁绍遂从沮授之计。

    明面上依旧假做攻城,每日土墙高楼箭如雨下,吸引燕军注意。

    又令军士于营中暗地掘道,昼夜施工。

    严桐在城中,见魏军攻势甚急,又见土山之上,弓弩齐发,城中甲士,死伤无数。

    情知魏军欲挟大势而攻城,三十万大军日夜轮替,易京再坚,能守几时?

    故心中忧闷,未觉有异。

    见魏军久攻不退,麾下伤重而不能久持,众将校虽因此前严桐连斩三十余将而军心大振。

    然士气可振一时,而不能振一世,久守无望,死伤之下,即便是曾经生死相随的人心,也终究日渐疲软。

    是日也,众将联袂而来,入严桐大营请命曰:

    “将军,魏军攻我已有累月,不知燕王援军,何日至耶?”

    “援军?”

    严桐闻众将所请,心中苦笑。

    当日燕王都告我,若不能守,投降无怪之语,眼下又岂有援军?

    只怕坚守了这么长时间,也足以他将幽州菁华,搬至大舟,从此蛟龙入海了吧?

    见严桐不答,众将窥他神色有异,不由骇然。

    “将军,难道说,我们无有援军?”

    “燕王何忍,弃我等于死地乎?”

    “若无援军,城池再坚,亦有被破之时。

    今将军坦然自若,必如此前之有良计在怀,可破魏军耶?”

    望着眼前这位带领他们,凭一城之固,阻敌三十余万,败麹义,退颜良,屡斩文丑,一次又一次创造奇迹的将军,将校们眼底再度升起希望。

    面对他们憧憬而希冀的眸光,严桐到底不忍相欺,只冷冷道了句。

    “魏军发三十万而来,欲一战以定北境,今累攻不克,粮草不能久持,不久自退。

    汝等只领军民坚守,勿自乱也。”

    众将默然,心有戚戚,答曰:“唯。”

    不日,魏军又攻,严桐于城上奋战不止,领众将御敌。

    不曾想忽听城中急报曰:

    “魏军掘地道至城内,骤然杀出,齐往上攻。

    我等猝不及防,而不能止,还请将军援救。”

    严桐闻听魏军竟已杀至城中,大惊失色,忙领精锐围堵。

    待他赶到之时,城中坑道已爬出大量魏军,正在争抢城门,眼看城门就要失守,严桐忙领生力军压上。

    两军好一场厮杀,眼见魏军自坑道之中源源不绝,杀之不尽。

    严桐情知必须先毁坑道,才有生机,遂调度骑军,亲自越马冲阵,乃杀至地道口。

    遂令军士置火油干柴炽烧,霎时间坑道口火光大盛,乌烟升腾。

    魏军烧死、呛死者不计其数。

    于是坑中尽死尸,乃不复出人。

    严桐这才松下一口气,将坑外残敌尽诛。

    不想此危方解,又闻心腹小将急报!

    “魏军趁将军不在城上,进攻益急。

    百员绣袍金甲者,自称:【颜良、文丑、张郃、高览】等,众矣。

    百将齐攻,东、西、南三门已失,易京再不能守,将军速自北门出,或可逃命。”

    “逃命?”

    严桐闻言仰天而笑,“城外魏军列阵者,三十余万!

    纵项王复生,何以逃命?”

    他目视众将曰:

    “今,桐传燕王口谕:

    【不敌者可降,王曰:赦!】

    魏军既已入城,诸将自去请降。

    王不罪,我不怪。”

    众将闻言有贪生怕死者,悄然而去;犹豫不决者,痛哭流涕;亦有生死相随者,不离不弃。

    严桐看着那些不愿离去者,二三千人,朗声而笑。

    “界桥一战,大兄死于阵前,白马纵横天下之名,一战而没。

    今公孙将军醉心王位,一意权衡利弊,尽失昔年塞外纵横之豪情。

    这白马之仇,他不复,我复!

    大兄严纲之死,今若不报,反降仇寇,若至于斯,吾何面目见天下之人哉?”

    遂起身上马,谓众将曰:

    “凡舍生取义者,随我出北门杀敌,再扬白马之名于天下!!!

    苍天为鉴,白马为证!”

    众将皆呼:

    “义之所至,生死相随!”

    遂策马赴敌,三千白马出北门!

    然而随着北门大开,列阵于前迎面而来的,正是三千玄甲熠熠,狰狞如麟!

    白衣文士,立于重甲之后,看着这一幕,浅浅而笑。

    “白马?

    汝中吾计矣!

    狰麟听令,正面冲锋!”

    三千重骑正面呼啸而来,呼之曰:

    “杀!!!”

    才领白马杀出北门的严桐,惊见此景,呲目欲裂!

    此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