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贾诩:奉孝,你快回来吧QAQ (第2/3页)
了,那必然有个倒霉蛋要为此承担损失。
这老阴谋家指定是琢磨好了该怎么坑人呢,但手段很不光彩,所以急需一位能体察上意的奸臣,来替他把计划说出来。
贾诩:“.”
汉王,您别看我啊,我老实人,您看我像奸臣吗?
眼见那道晦明莫测的眸光,从始至终就那么笑吟吟盯着自己。
贾诩幽幽一叹,年轻人就是靠不住,孔明、士元,你们怎么就不能多体察汉王心意,为你们的老师分忧呢?
一个在汉王已经明确表示过,在春耕之后即刻北上的情况下,还提出什么十年之功的长远计划。
一个更迂!什么兵出南阳、颍川、梁鲁,三路齐攻的老生常谈,你的智谋呢?你的奇策呢?
等等不是!
他们真的是太年轻,所以没看懂汉王的意思,还是说.他俩其实是太懂了呢?
念及此处,贾诩悚然而惊!
不好,自己该不会被这师徒三人坑了吧?
孔明难道不知道汉王已经在称王大典上,向汉国万民宣布了北上诏命?
那他又何必出了个汉王不可能采用的稳妥计策?
士元更是明着装傻,要不是他装的这么明显,发挥远不及正常水平,自己险些还没察觉。
好好好,上面一个揣糊涂,下面两个装糊涂,一个老阴谋带着两个小阴谋,老贾我都已经将孔明、士元护至身前了,硬是没躲过啊。
恰在他背脊隐隐发凉之际,便听一阵铜磬之声入耳,那云端之上的声音,好似惊雷乍响耳畔。
“文和先生,怎么不说话了?
朕还等着汝之良策教我呢?”
贾诩:“.”
我说什么?
不带这么玩的,师徒仨合起伙来算计我一个老人家,今后这汉国奸臣,我还就当定了是吧?
此时此刻,贾诩显然已经想明白了自个眼下的处境。
某不知名阴谋论里已经刻画的很生动形象了,作为当今天下阴谋第一人,汉王要北上,又怎么可能不耍阴谋诡计?
但身为万民心中仰慕的太平教主,济世救国的汉王,怎么能是阴谋论里幕后黑手的形象呢?
汉王是光伟正的,阴谋都是谋主所授。
此前,这项背锅任务一直由某天机星君完成的很完美。
可眼下这位星君远在幽州,消息互通都困难,再说什么提前几年制定好了计划教汉王执行,也已然说不过去。
于是就看上我这把老骨头出力了是吧?
也即使说,现在自己必须要能猜到汉王心底的真正计划,并善解人意的帮他提出来,出演好一个奸臣本色。
否则自个这些天喝茶摸鱼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那么汉王真正的计划是什么呢?
此前提示的已经很明显了,既然孔明、士元的伐曹良策皆不满意,那么举目四望,汉国相临之诸侯。
答案唯有:徐州!
为什么万无一失?
吕布才多少人马,三十万人打他,再不万无一失就奇了怪了。
为什么见效奇快?
汉国三州之地,秒变四州,你就说见效快不快吧?
真北上打洛阳,还有洛阳八关,这等雄关阻道。
而从豫州打徐州,那真是一马平川,予取予求。
得此大胜积蓄大势,汉王百战百胜,攻无不克的神话,将更进一步,声威再无人能治。
彻底想清楚了一切,情知躲也躲不过,贾诩苦笑一声,上前进言。
“士元所言,或有可取之处。
然诩闻徐州有逆贼吕布,悖逆妄尊!
其本为丁原义子,杀父投董,后又弑董成名,反复无常。
今恃匹夫之勇,据徐州之地,欺君罔上,自立齐王。
僭越无道,无君无父,背白马之盟,其罪难书!
此等叛臣逆子,若不早除,必致天下效仿,纲常尽毁,汉室再无复兴之望。
且吕布虽勇,麾下多为乌合之众,陈宫有谋而常不被其采纳。
张辽、高顺皆当世名将,有汉王义子之姿。
王上可秉大义而讨逆,替天子而诛不臣,先取其地以自用,为匡汉之基,再收其大将为义子,承北伐之志。
此举既除逆贼,又收民心,更能彰显王上匡扶汉室之大义,待尽取徐州,再兴兵北上,则大业可成。”
然而出乎贾诩意料的是,听闻他这番谏言,汉王只是似笑非笑看着他,似乎对此并不满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