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零八章 贾诩:奉孝,你快回来吧QAQ  三国:朕,袁术,大汉忠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三百零八章 贾诩:奉孝,你快回来吧QAQ (第1/3页)

    迎着袁术的眸光,贾诩故作不知,只眼观鼻,鼻观心,隐隐退至庞统身后,悄言开口。

    “汉王正在看你呢。

    士元,若心有良策,何不开口一言。”

    庞统:“啊???”

    他闻言抬眸向上望去,果见汉王垂眸,正紧紧盯着自己?

    本就跃跃欲试,欲一展所长的他,当即上前进言。

    “今汉室倾颓,天下分崩,九州陆沉,中原鼎沸。

    自去岁以来,曹操把持天子,主政伪朝,征伐无度,穷兵黩武。

    使中原百姓十室九空,易子而食者不计其数,饿殍遍于道途,尸骸盈于荒野。

    此诚古今未有之大乱也!

    黎民困于水火,望救如望甘霖,而四方诸侯拥兵自守,竟无一人念及天子安危,欲救生民于疾苦,力挽社稷在旦夕。

    此情此景,若无兴汉救世者,于苍生何?

    老师四世三公,德名遍布天下,仁德广布四海。

    今承大义,而进王位,奉天子之衣带诏,继百位尽忠死节之汉臣遗志。

    当号令四方,以正天下之朔。

    此乃天命之所归,民心之所向!

    值此之时,举【诛逆讨曹、匡扶汉室】之旗,当发檄文于天下,聚揽九州之兵。

    使荆州之兵十万出南阳,梁鲁之兵五万攻兖州,老师亲率十五万大军出颍川,兵锋直至洛阳。

    此剑锋所指,泰山压顶,举悠悠四百载之大义,倾百万生民之积怒,则天下忠义之士闻风而应,百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老师执人心,掌大势,倾轧之下,必摧崩裂帛,攻无不克,洛阳尽成齑粉矣。”

    袁术颔首,“士元所言甚合朕意,天下万民嗷嗷以待,弃之于中原,受曹贼之暴行。

    朕于心何忍?”

    说着,他的眸光依旧不离贾诩,只浅笑吟吟望着他。

    “文和,以为然否?”

    贾诩:“.”

    以为然个嘚儿!

    当我还和孔明、士元两个年轻人一样,初出茅庐,眼神清澈,问什么答什么,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见鬼的甚合你心意。

    果真甚合你心的话,在场又没人能反驳您汉王的乾纲独断,您直接拍板就好了,还问我干什么呀?

    真以为此袁营是彼袁营,能跟某位被麾下群臣牵着鼻子走的英主一般,你说一道计策,他出一道谋划,然后众人各自争执不休的场合吗?

    这里是寿春宫,是汉王殿!

    上君心意未明,哪有我等下臣说话的地方?

    自家眼前王座上这位是什么人?

    是隐忍布局数十载,一朝倾覆整座天下,使大汉为之分崩,苍生为之蒙难的罪魁祸首。

    是扬、豫、荆、徐、兖、司,六州之地,大汉、袁汉之两汉朝廷为之公认的大汉阴谋算计第一人!

    当这样的人主,来向我们这些下臣询问计策,你就要小心了!

    远的不提,就说凌烟阁和功勋殿此等关乎汉国百年国运的大计,汉王用问我们吗?

    他不向来都是直接把事情安排下来,让我们负责为他讨论完善并执行的吗?

    一个乾纲独断,智定天下的主公,破天荒来征询我们的意见了,你就说吓不吓人?

    年轻啊!孔明和士元还是太年轻了,居然天真的以为汉王问计的时候,是真的来问计策的。

    还什么大汉分崩,苍生陷于水火,不得已要即刻北上拯救万民?

    大汉为什么会分崩离析,百姓又为什么会置身水深火热之中,您这幕后黑手是一个字也不提啊!

    因此在贾诩看来,对于一位亲手将大汉天下操弄成眼下这副惨状的乱世枭雄来说。

    什么拯救万民,苍生渴慕太平之类的话,听听就行。

    这绝不是他所以要即刻出兵三十万北上的理由。

    按照常理来说,孔明那番年年消耗,凭汉国之飞速发展,拖垮洛阳朝廷,随后再北上靖难的计策已经非常稳妥了。

    那么是什么能让汉王放弃一个稳妥到堪称万无一失的长远计策,而选择继续追问的呢?

    答案显而易见:这老阴谋家心里揣着一个同样稳妥且万无一失而见效极快的计策!

    那么问题来了!

    身为君王明明已经想好了计策,干嘛还要装糊涂询问下臣呢?

    这就不得不提奸臣的作用了!

    稳妥!万无一失!见效还快?

    世上哪有这么好的事?

    汉王这里把好处全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