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一十四章 政令  秦人的悠闲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二百一十四章 政令 (第1/3页)

    章敬道:“这都水长禄看着像是有做不完的事。”

    有些事就是做不完的,衡想起了小时候田安爷爷说,父亲为了治理国家,有一辈子都做不完的事。

    忽然又觉得饿了,两人在咸阳桥边找了一家食肆。

    章敬身上带着钱不多,只有五个铜钱,买了两张饼之后,一路走着一路吃着。

    正是冬日里,上午时分的风依旧很冷。

    一路走着,章敬被冷风冻得直缩脖子,他看着道路上正在不断往咸阳走去的人群,道:“听敬业县的老人说过,他们说以前关中的人们都是窝冬的,这个时节没这么多秦人出来走动。”

    衡吃着饼一边听着。

    回到敬业县之后,衡就开始读书生涯,这个九岁的孩子在这个冬季开始了苦读。

    接连几天,衡都住在了潼关,坐在油灯边苦读到深夜。

    早晨的时候,衡在潼关城内的小屋睡醒。

    司马欣平日里主持着潼关城的事宜,小公子来了潼关他自然是知晓的,早晨时就带着吃食来探望。

    吃食是两张热乎的饼,以及一碗羊汤。

    衡没有穿着名贵的衣裳,而是穿着与这里的学子一样的粗布衣裳。

    多数时候,这里的学生生活都是拮据的,每个人都要穿着这种粗布衣,谁穿着名贵反而会受到异样目光。

    今年父母送来的新衣裳衡只穿过一次,就是去频阳看老太公最后一眼的时候。

    自那之后,衡就没穿过新衣裳,倒也不可惜,也可以留着给弟弟礼穿。

    一个九岁的孩子独自睡醒之后,推开屋门,再点燃屋前的炉子,而后坐在炉子边烧着水。

    司马欣很佩服公子扶苏养孩子的方式,大秦的小公子自小是养尊处优,但也不总是养尊处优,这样的孩子当得起最尊贵的身份,也在外吃得了苦。

    这种孩子确实难得,叔孙通给公子扶苏教出了一个好孩子。

    当初章邯去西北戍守,留下了他的孩子章敬,那时候叔孙通将章敬当作自己孩子那样教导,教出了现在学识渊博的章敬。

    正因如此,叔孙通也会悉心教导小公子,将小公子教导成了一个极其懂事孩子。

    司马欣心中暗想,这位小公子其实并不需要多么有天赋,也不需要多么高深的学识,只要他懂事就好。

    这样的小公子,是学不坏的,也一定会是个好人。

    一个灭了六国的秦王,竟会有这么好的儿子。

    而这个皇帝的孙子,也是一个这么懂事的孩子。

    这天下的人都觉得皇帝可畏,却养育出了天下人尊敬的公子扶苏,以及一个如此坚毅且懂事的孙子。

    司马欣真的很羡慕皇帝,拥有如此好的后人。

    再想起自己那愚钝的儿子,司马欣就觉得根本不能比。

    但司马欣曾听说过,小公子的母亲是十分严厉的,才教导出懂事的小公子。

    衡的头发还有些乱,还显得有些矮的他在屋前搓着手,等待着水烧开,几缕散乱的发丝随风飘着。

    司马欣走到近前,递上两张饼。

    见到对方递来的饼,衡先将饼收下了,行礼道:“衡,谢过郡丞。”

    司马欣道:“冷吗?”

    衡道:“不冷,听闻升迁的文书下来了,郡丞要升任郡守了。”

    这个消息早就传遍了潼关,司马欣也的确收到了升迁的文书。

    今年的丞相府就像是为了给秦廷增加人手,提拔了不少人。

    他司马欣也因此得到了升迁。

    司马欣道:“有人说这又是一次秦廷收买人心的手段,安抚天下各郡的关系,有了这一次升迁,下一次升迁恐怕这一辈子都等不到。”

    衡吃着饼,将脸上碎发往后放着,回道:“如果他们以前在六国诸侯王时所经历的就是如此,那么他们理所当然会这么想。”

    司马欣道:“来年又要进行考试了,公子扶苏又要履行承诺了,那些揣测的人自然会知道他们想错了。”

    衡点着头道:“要治理国家,还要被人揣测非议,难怪外公说父亲与爷爷总是很忙碌,很疲惫。”

    司马欣笑着点头,听着这个孩子还显稚嫩的嗓音,说着关于国家大事的理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