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四章 政令 (第2/3页)
说着话,陶壶中的水开了,衡放下手中没吃完的饼,拿起水壶先倒了一碗热水给司马欣,请这位郡守坐下。
司马欣看了看四下道:“章敬呢?”
“被老夫子责罚磨豆腐了。”
“他怎么又被罚了?”
“我让章敬大哥带我出去玩,本想去见萧何,却见到了都水长禄,我们一晚上未归,老夫子就罚他了。”
司马欣错愕一笑,这几乎是惯例了,小公子但凡做了什么错误,就一定是章敬受罚。
这一次丞相府颁布了升迁令,其实是与大试也是相同的。
就像是世人说,这一次秦廷不过是为了收买天下各郡县的人心。
真是为了收买人心又如何?
这一次是丞相李斯的手段也好,是公子扶苏的图谋也好,秦廷这一次的升迁令,给了天下各郡县的官吏们提升了信心。
秦廷就是告知天下官吏,只要好好为吏,秦廷就能提拔你,就能给你增加俸禄。
但这一切的前提就是,为吏给一地郡县增加人口田地,与民情。
一切都是相辅相成的。
司马欣回头看了眼小公子屋内的书,这卷书是以前公子扶苏对诸子百家典籍的摘要,其中有不少关于诸子的言论。
司马欣道:“以前公子还年少,我就在华阴县任职县令,那时在华阴县就是七年,整整七年总算是治理好了华阴县。”
衡道:“我知道,现在的华阴县的葱,就是关中最好的。”
司马欣笑着道:“那时几次三番想过,如果能为公子扶苏效命,那该多好,只是那时的公子总是忧心天下事,没有理会我。”
衡想着父亲少年时,面对司马欣或者老夫子是什么样子的。
但这里的人都十分敬佩父亲。
衡只能从老夫子或者是司马欣,以及其他人口中得知父亲少年时所做的种种事。
身为大秦公子,衡听过他们讲述过父亲的事情,并且听了很多很多遍了,有时听着他们的话,自己也会感觉压力很大。
司马欣又道:“我没什么本事,守了十年才得到了郡丞一职,直到现在才是郡守。”
衡道:“父亲一直看在眼里,不会忘记你们的。”
“是啊。”司马欣忽然一笑,感慨长叹一声,又道:“小公子有什么需要,都可以与我说。”
“嗯。”
衡点着头。
随着太阳渐渐升高,潼关城开始忙碌了起来。
等小公子吃完了,司马欣拿着碗筷离开,他也要投入一天的工作。
司马欣虽说得到了升迁的文书,但这里的郡丞府依旧保留着,也没有建设郡守府,大抵这里就会改成郡守府,只要换个门面就好了。
这也是司马欣自己的打算。
刚走到门口,他见到了一个人,此人正是当初的曹参。
曹参行礼道:“见过郡守。”
司马欣站在门口迟疑道:“是有何事?”
曹参道:“萧县令说今晚来潼关与郡守一叙。”
司马欣觉得今天想着什么事就来什么事,不过潼关城也有一个小客人,想见萧何,又道:“可以,夜里来就好。”
“是。”
曹参行礼之后又快步离开了。
上午的时候,衡就在这里与一群同龄孩子听潼关的夫子讲课。
在同龄人中,衡的学识也是算是上好,但与章敬相比还差得很多。
现在章敬大哥都能给其余学子讲课了。
今天的课是一个叫隹的夫子所讲,这位夫子是当初第一批东出的夫子,之后带了数百人入关中读书。
现今是潼关城诸多夫子中,举足轻重的一位。
隹夫子所讲的是有关诸子百家以后的学识,随着秦一统天下,当年闻名天下享誉诸国的诸子都不在了。
现在只有学识留了下来,往后的人们该学什么呢?
隹夫子讲述了一个观念,那就是当年诸子如儒,兵,阴阳,道,墨等诸子百家的后人留存在世的已不多了。
几乎可以说没有传人了。
当年皇帝东巡公子收天下书籍,而后编写了新的百家学说成了如今的诸多书籍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