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一十四章 政令  秦人的悠闲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二百一十四章 政令 (第3/3页)

    衡听得很认真,这是他在诸多夫子那里没听过的,如今较为新奇的论述,并且也是如今人们所热议的。

    有人将如今的支教夫子所传授的学识说成秦学,所谓秦学都是融合诸子学说的一种书卷。

    但各家秉持着自己的家传渊源,而自视甚高者,其实这些人挺无趣的。

    就像是孔子学说,何必是孔门的学说,当年孔子的弟子何其多,遍布天下列国。

    那么现在,秦学也该是如此,学子就该遍布天下。

    这都是如今世人所议论的。

    其实对支教夫子们而言,乃至现在的潼关也好,从未将这些学识占为己有,也从未说过这些学识就是秦学。

    诸子百家的学识,就该是天下人的。

    秦不过是在践行这个流程。

    这堂课从讲了一上午,从隹开始讲到结束,来听课的人越来越多。

    本就是人们所热议的事,等课结束了之后,潼关城的诸多学子肯定也会接着议论的。

    衡走出学堂,见到了提着食盒的章敬。

    “郡守说让我们夜里去他府中用饭。”

    食盒中是两碗面,一人一碗坐在学堂外吃着。

    其实在潼关城内,还有诸多学子也是坐在屋檐下用饭,而后在屋檐下休息的,潼关城虽说有食肆,但位置没这么多,很多孩子都是要抢着去食肆用饭。

    如果去晚了,吃食都没了。

    为了平衡学子们的分配,书舍倡导学子们多带自家的吃食。

    衡知道父亲是很看重吃这种事的,潼关城内正在修建另外几座食肆,以备将来之需。

    下午的课所讲的田忌赛马的课,田忌赛马这个故事是在父亲与叔叔高的书信往来间写成的。

    叔叔写成了这个故事之后,父亲将其写入了课程之中,并且得到了叔孙通的允许,成了支教夫子必须要教的一堂课。

    齐国大将田忌与齐威的故事确实很有意思,也发人深省。

    这个故事早在最先送到老夫子手中的时候,衡就看过了,只不过跟着众人再学一遍。

    温故而知新,学习就是这样,反复咀嚼,反复学。

    到了夜晚的时候,衡与章敬就来到了司马欣的家中。

    小公子与章敬能够来自家家中作客,让司马欣尤为高兴,小公子是个懂事的孩子,而且章敬是潼关今年来最优秀的学子。

    司马欣家的吃食也简单,都是一些家常的。

    司马欣喜欢往饼中放入葱,带着葱香的饼确实别有一番风味,这位刚升迁郡守特别爱吃葱。

    不过葱可以与任何食材配合,司马欣家的饭菜总是带着一股葱香味。

    不多时,萧何与曹参也来了。

    见到司马欣的家中有一少一小两个孩子,先是有些错愕。

    这两个少年曹参见过。

    司马欣介绍道:“这两位都是潼关的学子,这是萧何,萧县令。”

    “学生衡见过萧县令。”

    “学生章敬见过萧县令。”

    两位少年能够在司马欣的家中做客,自然是身份尊贵。

    萧何隐约觉得章敬这个名字很耳熟,似乎在哪里见到过,但一时又想不起来了。

    倒是另外一个看起来只有十岁上下的孩子,萧何倒是从未见过。

    萧何与曹参在两个少年人另一侧坐下。

    这两位少年正在吃着,嘴里嚼着食物,似乎也不愿意开口讲话,萧何也感觉到余下的事不论他与郡守说了,他们都不会参与。

    司马欣道:“你我也有一年不见了。”

    萧何举着酒碗道:“我敬郡守。”

    司马欣又道:“听闻你建设泾阳颇有成效。”

    此刻说出这话时,司马欣面上的笑容便是一种没有看走眼的神色。

    司马欣确实没有看走眼,萧何确实是个能人。

    而且,司马欣敢断定只要升迁令的评判标准还在,萧何是还能继续升迁的,“萧县令觉得如今的升迁令如何?”

    萧何回道:“先前考试就是秦廷选用人才的一次选拔,这一次的升迁令也是对天下官吏的又一次选拔,听闻这是丞相的政令。”

    司马欣倒不觉得,他觉得这是公子扶苏政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