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土地不会跑 (第3/3页)
城,良乡,再往北方就是燕长城所在,在那里还有渔阳与犷平守备蓟北山险。
县令又道:“当年东胡几次南下,越过了燕长城,这也就造成了如今的燕地民生并不好,各地的风俗难以教化,此地民风彪悍,令我这个县令不知如何治理,多年以来鲜有官吏来治理此地,如今此地也鲜有人信任官吏,支教夫子在此地最为难堪,他们现如今还居住在我的县府。”
“两月前。都水长去了辽河,在外种地,他用豆子轮作倒是收了不少粮食,但灌溉依旧一件大事,都水长是打算在辽河的平原上开凿一条渠出来,这条渠长达万里,公子也见到了,现在的都水长还在看着地图愁眉不展。”
公子高疑惑道:“开挖万里长的河渠,哪里来的人力?”
“东胡,匈奴有人手。”
话语从身后传来,原来是都水长走了出来。
高回身行礼道:“见过都水长。”
“禄见过公子。”都水长先是行礼,又叹道:“想要开拓辽河,就要拿下东北方的夫馀国。”
高又听到了一个他只能在典籍上看到的地名。
夫馀国位于辽河的东北,从位置上来看就是辽河的两岸的小国,但确确实实是在边塞之外。
言罢,都水长又离开了。
县令又道:“公子,这位都水长真是一个胆大的人呀,带着三五人就敢出长城,在北方边塞之地走了一圈,本以为会被扶馀或是野人抓了,没想到真活着回来了,他还说要将我们的粮食种在边塞之外,这真是闻所未闻。”
公子高想起了徐福在琅琊县说过的话,他说过以后的丞相府要为粮食,土地与人口发愁。
如果说中原能够多一个辽东粮仓,这真是天大的好事。
这也难怪都水长会来北方。
公子高走入县府,见到了都水长留下的地图,这是一张边塞的地图。
蓟县县令又道:“这地图是当年燕王室留下来的。”
说着话,他指了指画出来的一片地,道:“公子可知这片土地能开垦出多少田地?”
公子高自然不知,便问道:“有多少?”
县令沉声道:“三十万顷。”
闻言,章平也是神色惊讶,除了关中与洛水平原,他真没有见过这么广袤的田地。
县令笑道:“都水长觉得这些田地多荒废一天,就多荒一天粮食,他恨不得现在就北上去找蒙恬大将军借兵。”
北方的夜里又下起了大雪,高找到了都水长。
面对都水长,高有很多疑惑,白天的那些话细细听起来又觉得不着边际,首先要开辟一条万里长的河渠,需要的人手太多了。
当然,人手的问题可以等拿下夫馀国以及东胡的战俘来开挖河渠。
可这几十万顷的田地,让谁去耕种?
哪怕是河渠开挖成功了,几十万顷的土地,这是人力开垦不出来的。
即便是人力真的能够做到,那也需要数十万人,上百万人去开垦,北方是苦寒之地,匈奴人都快被杀绝了,去哪里找上百万的人口?
当着都水长的面,公子高说出了自己的困惑。
都水长坐在油灯边,手边放着一碗热水,他低声道:“公子,这些事都不重要,让人们知道北方有一片肥沃的土地,只要人们知道了北方,就会有后继者陆续而来,他们会完成改天换地的大事,而我们不过是第一个要开垦这里的人,有了我们就有第三个,第四个。”
“数十万顷的土地绝不是我们可以开垦完的,但以后的人们会继续开垦,人的一生终会老死的。”都水长望着窗外低声道:“可土地就在那里,它不会跑,也不会变。”
公子高又向都水长行了一礼,他道:“高愿为都水长奔走,去北方的贺兰山,向蒙恬大将军借兵,攻打东胡拿下夫馀国。”
都水长道:“我几次送去书信,可如今皇帝就在北方,我只能等着回信。”
高觉得他的上半辈子遇到了很多值得敬佩的人,都水长是一个。
翌日,风雪刚停,公子高便让章平备马,一路朝着北方的边塞而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