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各奔东西 (第2/3页)
下,面对老夫子行礼道:“老师,学生要远行了。”
叔孙通正在看着一群孩童栽树,这个时节种下桑树,到了夏季就能长出桑叶,正是种树最好的时节。
“去哪儿啊?”
“我要去各地走走,身为御史查问中原各县。”
叔孙通轻拍这个弟子的后背,又道:“去吧,你的父亲常说要走出去,要多出去看看,就像那些支教夫子要不断走出去,你们也是。”
“学生铭记老师教诲。”
“好了。”叔孙通叹道:“老朽的弟子够多了,再过几年你再回来,老朽多半已不再教书,那时你也该真正长大了,老朽就在这里等着你回来,与你共饮。”
“好。”衡忽然一笑。
叔孙通又道:“远行前还有不少人要见吧,快去吧。”
衡再一次行礼,朝着潼关城走去。
当初在潼关城读书,就没少受郡守司马欣的照拂,这一次也要来向他告别。
许久没来潼关城,衡发现比之自己在此地读书时,这里的学子更多了,而且都是生面孔。
心中忽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而这里的学子见到自己穿着官服而来,眼神中都有敬意与向往。
衡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官袍,在这里见不到熟面孔了,也不想多留。
其实也是正常的,戍边两年,回来时又过了一年,三年没有回来了,这里早就换了一批学子。
当年一起读书的人都已经分散各地,可能再也见不到了。
公子衡先去了郡守府,见了司马欣,并感谢他这些年对自己和弟弟的照顾。
司马欣自然不会说什么,这对他来说是应该的。
如今弟弟礼就在太学府任职,衡心里很为这个弟弟高兴。
在潼关城一直等到了黄昏时分,直到太学府众人都下值,才见到弟弟礼。
礼看到兄长的穿着道:“真好,这一身官服很适合兄长。”
衡道:“你要在这里好好学,将来与我一起帮助父皇治理国家。”
礼重重颔首,又道:“兄长也要谨记父亲曾说过的教诲,我们一生要学的学识有很多,学到老活到老,即便现在穿上了官身,也不能志得意满,要谦虚。”
衡点头,又看去站在弟弟身后的人,便疑惑道:“刘肥?”
刘肥行礼道:“公子。”
“多年不见,原来你也在太学府任职。”
见刘肥欲言又止的样子,礼解释道:“他今年就要去军中了。”
刘肥行礼道:“今年夏时动身,要去戍边,太尉府的文书送来了,要去西北。”
衡道:“我去过,那里是一个好地方。”
说着话,夕阳正在西沉,三人就一起去了潼关城外的一处食肆内,一边吃着一边说着话。
礼正说着他对支教事业的看法,衡可以帮弟弟多留意各地支教的情形,并且保持书信往来,一个月通信一次。
今天午时,还觉得温暖,但一到夜里,气温又骤降。
礼难得与兄长喝着酒水,平日里兄弟两人滴酒不沾。
刘肥咀嚼着羊肉,坐在边上吃着,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