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二十四章 张良的信念  秦人的悠闲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三百二十四章 张良的信念 (第1/3页)

    秦,新帝三年,深秋时节。

    张良因得了风寒休养了几天,再一次从榻上醒来时,见到熊猫正卧在暖炉边。

    矩正在前后忙碌着,炉子上的锅煮着粥。

    张良坐在床榻上,闻着粥香,目光又看到了放在床榻边的一卷纸。

    纸张被卷着的边沿,还用蜡封着。

    看来是还未被拆开过。

    矩端着一锅炖腊肉而来,道:“先用饭吧。”

    张良还未回他的话,又见到屋外站着几个孩子,他们正目光关切地看着自己。

    张良知道,这些孩子是希望自己的病情能够好转,能够早些回去给他们教书。

    志向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信念,张良曾经想过新帝即位这三年间,当年拥戴公子扶苏的人已有很多。

    而现在公子扶苏成了如今的皇帝,拥戴之人更多了,所有的支教夫子,乃至受支教而教化的人们,都是如此拥戴这位新帝。

    这位皇帝是很强大的,强大到能够用他的信念感染很多人。

    为此,真要归结出一个原因,张良觉得就只能是信念了。

    这位皇帝的信念来自何处,是如何而来的呢?

    张良对此依旧是困惑的。

    至于皇帝的信念是什么,这也是张良一直在寻找的。

    张良坐起身感觉呼吸也更顺畅了许多,再看门外的孩子们,他下了床榻坐下来与矩一起用饭。

    矩道:“好些了?”

    张良感受着还有些昏沉的感觉,端坐下来道:“好多了。”

    矩夹了一片炖腊肉,咬了一口之后,就狼吞虎咽吃喝稻米饭。

    外面的孩子见韩夫子身体看起来无恙的,他们纷纷跑开,去告知他们的家人。

    等孩子走远之后,张良这才打开那卷被蜡封着的书信。

    矩解释道:“这是乌县令让我送来的。”

    信中所写的都是有关太学府的事,所写的也都是一些琐事,还有几个学子在潼关读书之后,就要回来了。

    矩吃饱后,就离开了。

    张良坐了片刻,感觉不怎么晕了,便试着站起身,走到竹屋外,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气,蜀中的秋雨还在下着。

    远处得的蜀群山也在水汽的笼罩中,张良手中还拿着信纸,但一阵风吹过时,手中得的张随风正在动着。

    只是手指摩擦之间,感觉纸张的厚度不对。

    安静的家中只有自己的呼吸声与四下的风声,还有屋子后方的山中竹林因风吹动而造成的沙沙声。

    张良再一次拿起这卷书信,蹙眉看着信纸的内容,忽然又觉得这上面的事,其实也不用王夫子再写一封书信,文书所传自然会送到蜀中。

    张良在屋前的门槛坐下,两鬓已有了些许白发,这些白发也在随风飘着。

    那慵懒的熊猫还在屋内,这种时节不论怎么拽它,它都不会轻易离开屋子,除非它饿了。

    张良又看了看屋内的熊猫,再回头看着信纸,仔细观察纸张的边沿。

    发现纸张边沿有缝隙,张良蹙眉将纸张的缝隙揭开,果然其内部还有一张更薄的纸张,而在这张纸中所写的,才是王夫子真正要告知的。

    这上面所写是,御史府不再查问支教夫子,有关当年韩远的记录,以及涿县与三川郡的记录都已经毁了。

    看罢这短短的一句话,张良低着头思索了良久。

    当又一阵风吹过时,张良单薄的衣袍随风而动,显得他更瘦骨嶙峋。

    张良忍受着因风寒以及高烧过后的眩晕感,重新坐回了桌边,将这张纸烧了。

    信中的话还有另一种意思,那就是御史府已不再查了,他这个身份已变得合情合理,从此他可以用这个身份过一辈子,再无后顾之忧。

    坐在桌边的张良还在看着桌上的锅,锅中的汤水还是热的,并且那炖过的腊肉真的很香。

    张良又看向卧在边上的熊猫,这种生灵是真的很会享受,它想怎么过就怎么过。

    屋外的秋雨还在下着,偶尔会有几滴雨水从窗台落入屋内。

    张良道:“我生病了,明天没人去山里给你砍竹子了。”

    这头熊猫依旧卧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