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二十四章 张良的信念  秦人的悠闲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三百二十四章 张良的信念 (第2/3页)

边上,甚至用爪子挠了挠它自己的肚皮,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张良无奈一笑,再一次睡了过去。

    这一次,张良睡了很久,再一次醒来时已是第二天的早晨。

    屋外有人的脚步声,是矩又从山里砍了竹子,这下这头熊猫又不愁吃了。

    张良感觉今天的状态比昨天好了不少,至少能够下地走两步了,他询问道:“县里近来可好?”

    “一切都好,乌县令还说了,不要打扰你休息。”

    张良拿起水壶,发现壶中的水是烧开的热水,倒出来饮了一口。

    屋前有一片菜地,菜地里的菜已拔了几棵,被洗干净放在了屋前,并且还在屋前挂了一条已洗杀好的鱼。

    做完这些,矩就帮着做饭菜。

    一碗鱼汤,一盆菜,便是午食。

    张良道:“我好了,你之后不用做这些。”

    矩道:“我要是不来,那就是县令亲自来了。”

    “是吗……”

    “是啊。”矩给张良盛了一碗稻米饭,道:“我们三个是良师益友不是吗?这么多年了,我们都不是蜀中人,是在蜀中最好的良师与益友。”

    张良吃得很慢,正端着碗细嚼慢咽。

    矩又道:“是县令先说要来照顾韩夫子,我拦下来了,说一个县令去照顾韩夫子,韩夫子以后该如何自处,之后便让我来了。”

    以前的张良一个人独行惯了,这么多年了鲜有这种感受。

    矩的手落在张良的肩膀上,又道:“别担心,病会好的。”

    张良沉默不言,一时间也不知该说什么。

    过了三天,张良的病情基本上痊愈了,除了时而咳嗽,已不再影响生活。

    能活动自如之后,张良又一次回到了书舍教书。

    而在恢复之后的第一天教书的夜里,张良刚回到家中,就见到乌县令与矩正在收拾屋子。

    张良瞧着自己的屋子被收拾一新,并且连熊猫都被赶出了屋外,它只能坐在屋门前,一脸可怜地看着张良。

    张良没理会它,径直走入了屋内。

    熊猫扭动着肥肥的身体,也跟着进了屋。

    屋内,乌县令与矩已准备好了酒水。

    乌县令道:“韩夫子,你重病刚痊愈,不能饮酒,今天可以多吃一些肉。”

    张良道:“近来县里的事不忙?”

    乌县令摇头道:“不忙。”

    矩撕了一个鸡腿,还未啃下一口,又道:“你听说了吗?稂大哥回来了。”

    乌县令与稂都是当年叔孙通老夫子的第一批弟子,矩拜师晚了两年,但众人都是一个县出来的。

    乌县令困惑道:“他不是去琅琊县了吗?”

    矩回道:“回来了,去年的事,还带来了一儿一女。”

    乌县令笑着道:“等得闲,我们一起去关中看他。”

    “好呀。”

    矩笑着与他碰了碰酒碗。

    张良也面带笑容的看着两人,心中自然是羡慕的。

    在他们的家乡关中有着一起长大的兄弟,而他们随时都能回去,去找多年不见的兄弟,有家乡有了想念的人,便有了美好的向往

    张良想到了自己,他已没了家乡,韩亡了,韩地之民或许已不记得当年的韩,而那位韩公子成,依旧过着田舍生活,成了一个普通人。

    就在前两年,张良听说了一件事,皇帝允许楚齐燕魏各国的旧贵族或者士人们保留他们自己的风俗。

    楚地的范增也进入了潼关的太学府,张良自然是知道范增的,范增是当年楚国名仕,门生遍布楚地不说,就连楚王都不敢怠慢范增。

    现如今,范增被请入太学府,也就代表着秦接受了楚学的留存,但支教依旧延续秦人法制以及秦人的所撰写的百家书籍。

    换言之,现如今的皇帝允许人们怀念旧六国,但必须是维护秦的一统为前提。

    过了一个月,一道政令传到了蜀中,张良听到了一个消息,皇帝给河西走廊的一座山取了名字,叫做嘉峪山,并且建设嘉峪关,此为西北第一关。

    这是新帝即位之后的第一次大动土木。

    皇帝不喜修宫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