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 总是忧心 (第1/3页)
这些年,这家食肆的客人并不多,平日里也就刘季的几个老哥哥们会来买些酒肉吃。
倒也能让曹氏衣食无忧。
沛县的秋季正是粮食丰收的时候,刘肥看到了一卷书信,书信是公子衡送来的,说是车师打了一仗。
秦军伏击了一队盗匪,得到了不少财宝,而这些财宝是精绝国的。
刘肥记得车师与精绝国并不远。
而在书信中,刘肥看到了刘盈也在那场伏击中杀敌了。
看罢,刘肥给公子衡写了回信,说了他已娶妻之事,待到以后再回关中。
信送出去了,刘肥信中没多少犹豫,从离开当初的泗水亭开始,在他十四岁的时候,就决定了总有一天要带母亲离开这里,换一个地方迎接新的生活。
刘肥知道母亲在以前的村民议论中,过得很苦,很不容易。
关中九月中旬,一车车的田赋正在运去咸阳城,公子衡坐在田埂边收到了刘肥的回信。
看到回信的公子衡很高兴,他对身边的弟弟礼道:“看,又为父皇寻得一个良才。”
公子礼从年初时走了一趟万里长城,最近才回来。
回来之后,公子礼就去了太学府任职,对于秦廷中的任职,公子礼更喜欢太学府的事业,于他而言教书育人是治国的一大支柱。
公子衡坐在草垛上,望着远处,“你说,刘肥这样的人来秦廷该任何职?”
公子礼回道:“父皇擢升官吏都是看功绩的,越年轻越有才能的人才,父皇更喜欢,刘肥就算是回了关中,一来是继续去军中任职,二来通过科考,也许可以在九卿府中任一个要职。”
“我觉得刘肥一定会参加科考。”
“兄长何以见得?”
公子衡将书信交给弟弟,与他一起看着收获的景色,道:“刘肥最牵挂的人,就是他的母亲。”
公子礼回道:“当初没有听刘肥说起过。”
公子衡道:“看来在边军时,你和刘肥走得并不近。”
公子礼蹙眉略有思量。
李左车领着车驾而来,行礼道:“两位公子,车驾修好了,可以去骊山了。”
公子衡站起身朝着车驾走去。
公子礼跟在兄长身后,又道:“当初刘肥没有回应兄长的话,不是吗?”
“是啊。”
从外面听,车驾内的话语声有些沉闷。
公子礼也走入车驾内。
李左车赶车时,还能听到两位公子的话语声。
一直到了骊山脚下,等两位公子下了车驾,李左车就守在车边。
两兄弟一前一后上了骊山山顶,早秋的风吹过山林,还能听到山林中树林的沙沙声。
骊山很静谧,风声很清晰。
公子礼吃着枣,看到行宫前放着的一些猎物。
公子衡道:“看来爷爷收获不错。”
公子礼道:“恩,今天爷爷的心情一定也很好。”
嬴政的心情自然好,与李斯吃着火锅。
铜锅中的汤水正在翻滚,还在冒着热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