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四十五章 总是忧心  秦人的悠闲生活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三百四十五章 总是忧心 (第2/3页)

,李斯吃了一口菠菜,道:“这时节的菠菜果然不好吃。”

    说话间,两位公子就走到近前。

    公子礼道:“老师,深秋时节的菠菜才好吃,如今能种出菠菜是上林苑的老农们用了数年试种,才有的成果。”

    公子衡道:“作物要适应关中的土壤,选出最好的种子,数年尝试,今年才有成果。”

    李斯搁下筷子,尴尬一笑。

    菠菜是新帝所赐,敢说新帝所赐的吃食不好,就算他李斯也免不了被两位公子念叨几句。

    嬴政道:“朕甚喜菠菜,给朕孙子赐坐。”

    公子衡与公子礼接过筷子,分别坐在爷爷与老师的身边。

    嬴政道:“来年你们父皇又要科考了?”

    公子衡又往铜锅中放了些菠菜,回道:“嗯,明年的科考名册已到了,有五千多人。”

    公子礼也道:“关中就有三千多人,各郡县来的学子反而少了。”

    李斯也能理解这种落差,能够从各地奔波来关中的人并不多,而且能长途跋涉的人也不多。

    每两年一次的科考,实则第一年各地就准备学子们的名册,提前上报给太学府,否则来年再赶路就来不及了。

    科考很美好,但现实很残酷,人们要趁着最年轻力壮的年纪赶路来关中。

    十个受支教的学子,或许只有一个或两个才会来关中科考。

    公子礼道:“爷爷不用忧虑,父皇曾对太学府的王夫子说过,教书最重要的是育人,而非科考。”

    公子衡也补充道:“教出更好的人才重要,而科考只不过是学子们的一个选择而已,一个十岁的孩子开始蒙学,五年之后就是家里重要的壮劳力,再五年后就要去服军役,他们在军役的过程中来关中参加科考,这不冲突。”

    行宫外又飘洒起了秋雨,两位公子来到这里后,行宫内的笑声也更多了,偶尔还有编钟被敲响,声音起伏不定又很悠长。

    新帝六年,冬。

    大雪覆盖了整个关中,还有人赶着牛拉着一车蜂窝煤,去各个县里贩卖,或用粮食交换,又或者卖一些银钱。

    现在的关中已有人以卖煤为生,这是一种很辛苦的劳作,也是一种新的事物。

    此物与酱油或者豆腐不同,如今的酱油与豆腐依旧没有在关中大规模的普及。

    反倒是这蜂窝煤,一出现就风靡了关中,关中农忙之余的劳动力都会做一些活来为家中添一些粮食。

    而关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一户人家或者是几户人家一起来做着蜂窝煤,从铜川县换来煤,他们加工成蜂窝煤拿去贩卖,从中赚取粮食或银钱。

    雪花落在蜂窝煤上,老汉赶着牛正在大声叫卖着。

    有人冒着雪快步跑来,用一袋豆子换了一小篮子的煤。

    老汉收了粮食,接着赶着牛叫卖着。

    司马欣远远看着赶着牛车的老汉,对身边的章邯道:“不论是纸张还是煤,都是需要人造出来的,丞相府的人不可能征数万民夫造蜂窝煤,丞相府将生产的过程交给各县的县民,而秦廷反倒不用付出多余人力与物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