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26章 再辩四民道德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第426章 再辩四民道德 (第2/3页)

买地买田的,但是工厂矿山的投资巨大,那是一个普通百姓几辈子都赚不到的启动资金,而一个工商业主则通过高额利润继续下一轮投资生产,进而垄断社会上的大量财富。

    而任何一个合格的王朝,除了元代之外,都明白抑制兼并的重要性。

    果不其然,《新乐府报》的文章刊登出来,京师的百姓纷纷支持,苏泽看完也十分的感慨,何心隐确实厉害,差一步就要提出生产资料学说了。

    《商报》见状也立刻撰文反击。

    《商报》的主编范宽亲自主笔,他在报纸上引用苏泽的话反驳:

    “商有商德,山西乃是开征商税的地区,商税纳税就是履行了四民道德。”

    “工厂矿山的契约都是这些工人签字画押的,也并非工矿主强迫他们在这里工作的,工矿主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又哪里违反了四民道德?”

    “工厂矿山的工人贫困,也不是工矿主造成的,又怎么能将过错归结到工矿主的头上。”

    “而工厂和土地不同,天下的土地是有数目的,但是工厂是没有数目的,也没有人会限制别人开办工厂,这样又谈何兼并?”

    罗万化看完了之后,怒道:

    “无耻商贾!竟然拿子霖兄的话来为自己辩解!”

    罗万化本身就是非常有正义感的人,在刚开始的时候,他就想要在《乐府新报》上抨击童工的现象。

    只不过苏泽阻止了他,只让他做了如实的报道。

    罗万化憋着一股气,又看到《商报》如此无耻的狡辩,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他对着苏泽说道:

    “子霖兄,如果任由这些商贾再这样曲解你的话语,岂不是在败坏你的名声?”

    “子霖兄,该反击了!”

    苏泽看着《商报》,只能感慨思想和书籍之间的差距之大。

    圣贤的文本本意是什么,估计已经没人愿意了解了,大家引用圣贤的话,不过是为了给自己的观点增加例证罢了。

    王阳明还没死多久,心学已经被他的门生弟子们魔改出了这么多的分支,甚至心学中还有一派和王阳明批判最厉害的程朱理学勾勾搭搭。

    苏泽还活着,《商报》就敢拿着他的话来辩论,将自己“四民道德”中的商人之德,曲解成了“商人只要纳税就完成了道德义务”,这明显就是商人利用自己的话,来逃避社会道德的责任。

    苏泽笑着说道:

    “一甫何必着急,他们这些荒唐之言,只要是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他们是诡辩,又怎么会因此败坏我的名声呢?”

    苏泽说道:

    “这件事只要刊登出来,让整个朝野开始讨论,很多问题就清楚了,你看这篇报道。”

    苏泽又拿出《新君子报》,将报纸递给罗万化。

    罗万化看完,连连点头,他没想到《新君子报》竟然有如此的见地。

    这次《新君子报》的观点也有点独特,主笔对童工现象的抨击,在工厂高强度劳动的童工,会影响整个民族的体魄。

    《新君子报》慷慨激昂的写道:

    “少年弱则国弱!”

    “孩童非成人,其身骨未成,心智未长,强驱其入地狱般之矿洞工场,其害何止于一代?”

    “摧残筋骨,绝我未来干城之材!”

    “十岁稚子,筋骨柔脆,当是发育强体之时。今迫其负超荷之重,吸污浊之气,处险危之境。不数年,非伤残即病羸。”

    “他日如何执戈卫国?我大明未来之兵源,岂非尽成病夫之师?昔人云“耕战传家”,今童工毁身,是自绝长城之基!”

    “蒙昧心智,断我社稷英才之根!”

    “童子当入庠序,习诗书,明事理,方成可用之才。今困于暗无天日之矿洞,终日唯挥锤运煤,目不识丁,耳不闻道。”

    “长此以往,工匠无巧思,士卒无胆识,官吏无见识——举国人才之泉源,竟被工矿业主活活扼杀于童稚之年!”

    这篇文章是《新君子报》一贯的文风,上来就是国富民强的大论,这也是如今它的手中最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