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班底 (第2/3页)
门,大明朝廷这个透明程度,总有说不清的事情。
苏泽这个请求看起来是自缚双手,让六科派员驻扎在中书门下五房监督,实际上也是让六科来规范这个新部门的纪律。
日后发生泄密事件,拖着六科来作证,阁臣自然会信任中书门下五房。
此外六科体系本身就是皇帝用来牵制大臣而设计的。
虽然后来言官也经常怼皇帝,但是六科作为监督系统,大部分时候还是站在皇权一边的。
六科给事中的人选,也都是皇帝亲自任免的。
主动让六科监督,也是让皇帝安心,我们中书门下五房真的是辅助机构,不是要给中书省招魂。
看到苏泽如此滴水不漏,张居正心中更是失落加上羡慕。
经过苏泽这番经营,日后入阁的阶梯上,又多了一个中书检正官。
日后怕是要担任过中书检正官,才会获得入阁的资格了。
接下来就是一些细枝末节了。
比如中书门下五房的书吏,暂时还使用中书科的旧人。
但是苏泽准备从京畿地区的高等级吏员中遴选一些家世清白,考核优秀的吏员来补充人手。
顺天府实行吏科试也有四年了,六等吏员制度下,如今也有不少吏员升到了二等。
这些书吏熟悉政务,又经过吏科班的训练,确实是不错的人手。
这点诸位阁臣自然没有意见,官员是一个衙门的根本,但是吏员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特别是中书门下五房这种机构,需要文吏的地方不少。
而中书门下五房这样的机构,也让那些吏员有了盼头。
如果能在中枢办公,就算不是官员待遇也不会差的。
高拱也感慨,当年苏泽推广吏科试,确实谋划深远。
如果不是吏科试,各衙门的文吏根本就不够用。
这几个问题谈完了,整个机构的框架也算是搭起来了。
五房有主司一名,正五品,除了孔目房之外,都有阁老们商议人选,作为阁老们的贴身政治秘书。
再设副主司一名,从五品,副主司负责主持各房的日常事务,研究起草阁臣需要的政令文件,沟通对应的六部九卿衙门。
每房还有品级不定的经历官五到十人,这些经历官就负责日常工作。
再配备书吏若干,根据日后的工作量增减。
目前中书门下五房就和中书科公共架阁库(档案室)。
每旬轮流派遣一名六科给事中,驻在中书门下五房监督办公。
这位给事中负责安全保密工作,监督中书门下五房的官吏,随时可以向皇帝或者内阁提出弹劾。
经过一个上午的讨论,整个中书门下五房机构框架出炉。
四位阁老都是十分的满意,有了这个部门之后,内阁的权势确实大大加强!
张居正日后也不需要经常去户部坐镇,就可以牢牢控制户部事务了。
再加上考成法获得的对六科都察院的考核权,苏泽刚刚上奏让内阁得到的七品以下官员任免权和六部九卿衙门庶务权,可以说是这届内阁是大明有史以来最有权势的内阁了。
除了就要致仕的殷士儋外,剩下的三位阁老都是摩拳擦掌。
阁权空前强大,这是所有前辈都没能做到的事情!
三位阁老都摩拳擦掌,想着如何大展宏图!
——
十一月六日,苏泽在内阁所提的要求,都由内阁起草奏疏上报皇帝,隆庆皇帝自然全部照准。
紧接着,四位阁臣分别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了自己门生弟子担任。
吏房主司名叫宋之韩,这位是嘉靖四十四年的进士,这一届的主考官正是高拱。
更重要的是,宋之韩还是高拱的河南老乡。
宋之韩科举名次不高,都没能入翰林院,初授襄陵县令。
但是宋之韩能力相当不错,隆庆二年就被调回京师,担任吏科给事中。
接着又转任吏部员外郎,是典型的高党核心官员。
其实高拱原本更加属意张四维。
张四维如今是文选郎,也是正五品,来中书门下五房也算是平调。
但是这样一来,张四维就是苏泽的手下了,高拱也明白这个弟子的脾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