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35章 班底  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简介

    第435章 班底 (第3/3页)

最后还是作罢,选择了从五品的宋之韩。

    张居正选择的是户部郎中王篆。

    这位是嘉靖四十一年的进士,也是张居正的荆州府老乡。

    同样是科举名次不高,初授吉水知县。

    也是在地方上干的出色,被调入京师为官,累功升到了户部郎中。

    赵贞吉的人选是宋纁。

    这位总算不是赵贞吉的乡党了,但是宋纁入仕后一直都和赵贞吉走得很近。

    宋纁是嘉靖三十八年进士,同样因为科举第次不高,初为永平府推官。

    后来是赵贞吉举荐他,升任山西监察御史。

    在嘉靖末年到隆庆初年,几次俺答犯边,赵贞吉都推荐宋纁巡边。

    后来戚继光在东胜卫立功的时候,宋纁正在后方协助山西巡抚王用汲筹备军粮,也因此记功升迁为兵部郎中。

    宋纁是明确的赵党,又是通晓军务的官员,看来赵贞吉对于改革兵部的心思还是很强烈。

    殷士儋推荐的人选最让苏泽惊讶,竟然是沈一贯!

    苏泽思考了一下,也明白了殷士儋的用意。

    沈一贯是有名“苏党”,反正殷士儋也要去职,这算是顺水人情。

    日后递补他入阁的人如果不愿意用沈一贯,那沈一贯自然也做不长。

    此外殷士儋和詹事府的诸大绶是好友,而诸大绶又和沈一贯的叔父沈明臣相交,算是一个圈子的后辈。

    苏泽默默记下来,殷士儋算是给自己卖了一个大人情了。

    苏泽主动让出了四房的人事权,虽然博得了阁老们的好评,但是也削弱了他在中书门下五房的话语权。

    如今殷士儋主动推荐了自己的好友,那加上孔目房的主司,苏泽就能获得优势。

    日后就是沈一贯离开,自己的威信也已经立住了。

    剩下的四房人选已经定下,最后就是孔目房了。

    孔目房,是很多机构中都会设立的机构。

    孔目原指档案目录,后为古代掌管文书档案的职官名称,始设于唐代。

    唐代很多节度使麾下,都会设置孔目官,为机要之首。

    宋代开始,很多机构都设置孔目房,并言“一孔一目无不经其手”,可以说明孔目房的重要性。

    对于中书门下五房来说,孔目房这个部门,更是重中之中,苏泽要做好这个中书检正官,必须要掌控孔目房这个机要核心部门。

    那谁来出任这个孔目房的主司?

    这样要害的岗位,苏泽自然想到了自己的好友罗万化。

    罗万化办事周密,在《乐府新报》的办报工作做的不错,也入得了诸位阁老的眼。

    苏泽将自己的想法向罗万化提出来后,罗万化迟疑了。

    从官场未来发展上来说,罗万化很清楚中书门下五房的未来发展,肯定是要比《乐府新报》总编要好的。

    虽然办报有名声,但是在内阁门下听用,整日在阁老们面前晃悠,于仕途是极大的助力。

    大明这么多届科举,多少英才涌入朝廷,但是高级职位总共就这么多。

    就算罗万化是状元,大明不得志的状元也不少啊。

    除了苏泽这样的妖孽之外,在大明要升迁,总少不了贵人的提携。

    但是普通官员距离内阁太远了,阁老们日理万机,别说是让阁老们另眼相看了,就是让阁老记住名字都难。

    罗万化主编报纸,已经有“文名”了,如果能在中书门下五房锻炼一阵子,给阁老们留下“干才”的印象,日后不谈入阁,谋任大小九卿问题不大。

    苏泽说道:“一甫兄是放不下报馆的事情吧?”

    罗万化连连点头。

    苏泽说道:

    “我已经给咱们的同年好友,澎湖知县王家屏和大同马政同知张位写信了,问他们愿不愿意回京接手报馆。”

    听到王家屏和张位两个名字,罗万化点头。

    他们都做过报馆的编辑,熟悉报馆的公务。

    两人都为了响应苏泽去基层历练的号召,王家屏外任澎湖知县,张位出任大同马政同知,在任上都干的相当出色,连续几年考课都优异。

    既然苏泽已经考虑报馆的继任者了,罗万化说道:

    “子霖兄不弃,罗某愿意去中书门下五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