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10、巴黎的豪杰们与演出(6k,为盟主箨小未成竿加更)  我在俄国当文豪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简介

    210、巴黎的豪杰们与演出(6k,为盟主箨小未成竿加更) (第1/3页)

    “……看在上帝的面上,我们不要在一切教条主义消灭之后又想起强使人信奉某种主义;我们不要陷入您的同国人马丁·路德的矛盾里,他在推翻天主教的神学以后立即借着开除教籍的办法创立了新教徒的神学。

    整整三个世纪以来德国完全忙于揭掉马丁·路德的这块新泥皮。我们也不要再制造麻烦事,为的是不再给人类添累赘。

    ……我们在领导运动的时候不要领导新的固执,也不要扮演新宗教的圣徒,尽管这是逻辑的宗教、理性的宗教。”

    ——1846年5月17日蒲鲁东致卡尔的一封信

    当敲门声响起的时候,米哈伊尔虽然稍微愣了一下,但也并没有多想,而是直接打开了房门,然后他便看到了一个有着典型的俄国长相的男人,他年纪不大,身上的衣服也谈不上有多好,但眼睛却是格外有神。

    在看到米哈伊尔的那一刻,这位年轻人一下子就激动了起来,而还不等米哈伊尔开口,这位青年便激动的用俄语开口说道:

    “尊敬的米哈伊尔先生,终于见到您了,由于别人的推荐,我最近一直在阅读您的作品,读完后听说您在巴黎实在是很想见见您,就找到了别林斯基先生询问了您的住址”

    简单聊了两句后,弄清楚这位青年的身份的米哈伊尔索性直接邀请他进来坐一坐。

    就像之前说的那样,俄国如今其实也有不少人正居住在巴黎,而既然出门在外,那么自然而然的就出现了抱团的现象,甚至说巴黎有一些地方就是专门招待来自俄国的旅客的。

    像米哈伊尔的话,如今不大不小也算是个人物,在巴黎,只要听说过他名声的俄国人其实很难忍住不来拜访他,毕竟从来只听说法国文化在俄国横冲直撞,结果如今一个俄国人却是在巴黎真正的扬名了?

    这种情况下,米哈伊尔出于人际交往和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时代的巴黎的需求,当然还是已经接待了不少正居住在巴黎的俄国人。

    而除了俄国人有固定的活动地点和人际圈以外,意大利的侨民也有固定的活动地点,说起这个,米哈伊尔在离开俄国前其实还专门问帕纳耶娃要了一个意大利人的地址。

    如果要问为什么,简单来说,帕纳耶夫和帕纳耶娃此前来巴黎旅游的时候正好遇到了一位意大利人,并且还交往了一段时间,当时他们谈起意大利时,那位意大利人可谓是满脸怒容,眼睛冒火:

    “全欧洲的人都断定说,意大利人民腐化堕落,永远摆脱不了外国的暴政,但是他们错了。神甫和腐朽的大官僚阶级出卖了意大利,然后不管他们怎样拼命用收买和暴政去制服人民对祖国的热爱,人民还是会向大家证明,他们是有力量摆脱外国和神甫的残暴压迫的!”

    而当帕纳耶夫问他的故乡是哪个城市的时候,他便回道:

    “是全意大利!我没有固定的住处,而是在全意大利和欧洲各处游荡。我不久以前才远游归来,现在要去巴黎一个短时期,我还不知道再过一个月我会在什么地方。”

    至于这位意大利人是谁,他的名字叫朱塞佩·加里波第,他献身于意大利复兴运动,被誉为“意大利统一的宝剑”,又与加富尔、马志尼并称为意大利建国三杰,还有意大利“祖国之父”的称号。

    与此同时,由于在南美洲及欧洲对军事冒险的贡献,加里波第也赢得了“两个世界的英雄”的美称。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巴黎公社成立的时候,在缺席的情况下,他当选为国民自卫军总司令,并且他也是第一国际的坚定支持者。

    只能说,巴黎这地方是真有说法的,你在欧洲只要但凡是个人物多半都会来巴黎走上一遭。

    但是遗憾的是,米哈伊尔来巴黎的时候这位豪杰已经离开了巴黎,只因:

    “我抱着莫大的希望来巴黎,可是我的同胞现在对巴黎的政治比对他们不幸的意大利更关心。他们认为我是空想家!我冒着许多危险对他们谈论祖国的局势,可是白费口舌。”

    不过他本人虽然不在,但这并不妨碍米哈伊尔同他的朋友打打交道,而对于米哈伊尔的拜访,这位意大利英雄的朋友无疑是又惊又喜。

    既然有这样一层联系,那么当1847年4月15日,加里波第率63名志愿军战士登上“希望”号返回阔别12年的祖国的时候,米哈伊尔或许可以顺手帮帮场子。

    毕竟钱这玩意总归是要花出去的,而比起自己享受,米哈伊尔还是觉得用在有些事业上会更加具有成就感。

    老实说,按这么个花钱法,米哈伊尔以后说不定会是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等一大堆国家的人民们的老朋友.

    想着这些事情的同时,米哈伊尔也是正常跟这位来拜访他的俄国青年聊天,聊一聊文学,谈一谈在巴黎的生活,而说着说着,这位名叫亚历山大的青年突然感慨道:

    “要是巴枯宁先生现在还在巴黎的话,他一定会来拜访您的,他早就听说了您的名字,而且对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一直都想要跟您好好聊一聊。”

    米哈伊尔:“?”

    圈子这么小的吗?

    不过也对,巴枯宁和赫尔岑、别林斯基他们本来就是老同学,当年那参加的都是一个哲学小组,而且巴枯宁还是在赫尔岑的资助下才出国学习的。

    但是说实话,对于巴枯宁这个人,米哈伊尔想了想觉得还是不见为好,最主要的原因便是这哥们那是真正的键政大王,杠精中的杠精。

    这位老哥依旧是经典的贵族开局,接着到年纪了便开始出国键政,并在1844年的时候认识了老马,然后交往了一阵子。

    而他在这一时期的思想倾向,大致来说是在共产主义和安那其主义之间徘徊,在1843年的时候,他结识了德国共产主义先驱魏特林,在魏特林的影响下,他走上了共产主义道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