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 老外学诗词:水为啥从天上来?下雨? (第2/3页)
城皆文人”的盛况彻底点燃全民诗词热情。街头巷尾、市井坊间,从外卖小哥到广场舞大妈,人人张口便是千古名句,提笔即书锦绣文章,一场跨越千年的“诗词DNA”大觉醒席卷全国。
当然了,作为华国文化独有的瑰宝,可以说国人对诗词是真的由衷的喜爱。
所谓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来也会吟。
所以参与门槛绝对堪称零门槛,毕竟,咱们华国人连小学生都会背诗词。
不过,这个千年诗词盛宴,对于外国游客就不是那么友好了。
国内游客玩得不亦乐乎,可外国游客却彻底懵了——“这盛世如你所愿,但翻译如我所跪!”
东京小哥在开封夜市被拉进“飞花令挑战”,听大爷吼了句“床前明月光”,自信接茬:“So bright!Next is‘举头望明月’?”结果被大妈们集体纠正:“要押‘光’字!再来!”小哥当场掏出谷歌翻译,手抖如筛糠:“你们中文的‘韵脚’是玄学吗?”
伦敦游客在金陵城墙扫二维码,AR朱元璋突然蹦出方言:
“贪官该咋办?”
选项:A.剥皮实草 B.发配充军。
老外盯着“剥皮”(flay)一词瞳孔地震,火速拍照发推特:“华国历史旅游的硬核程度建议心理承受能力弱者绕行!”
首尔妹子想cos李清照,店员热情推荐“丧偶文学套装”,并附赠《声声慢》台词本。妹子念到“凄凄惨惨戚戚”时,韩国导游小声提醒:“这词在韩语里像‘鸡鸡喳喳’,要不咱换苏轼?”
看到这些,国内的网友很热心地彰显大国风范。
纷纷帮忙出谋划策,比如诗词挑战赛对老外区别对待。
几城的文旅也开始紧急救场,毕竟人家是来这里玩的,来花钱的,不能让人家傻傻愣愣的不是?
于是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发生了。
比如诗词接龙,如果是国人的话,那自然要接的不止要对,还要押韵,但是对老外,要求就不能那么高了,比如老外对“春眠不觉晓”只需接“I know!”(算你过关)。
离谱的是AR问答增设“宝宝巴士模式”:朱元璋提问变成“贪官=bad guy?Yes/No”。
外卖梗图翻译:黄袍加身小哥的保温箱英文标注“Emperor’s takeout”(圣旨配送)。
814福利节早就已经全球闻名,所以这一次的福利周活动,可是有不少外国人慕名而来。
为了让老外们更了解咱们华国的诗词文化,留学生们主动组成“文化桥梁”!
哈佛汉学博士在抖音开直播《老外诗词速成班》,教学员用“苏轼体”发朋友圈:“Moonlight, wine, and my ex—damn Mid-Autumn Festival!(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前女友在哪?)”
获赞百万,评论区老外狂刷:“终于有我能装X的华国诗了!”
还有很多魔性的东西,为了赚老外的玛尼,商家们也是绞尽脑汁,比如开封商家推出“包拯黑脸面膜”,广告词都开始附带英文:“Dark for justice!”(黑得正义!)
长安卖“李白同款酒壶”,标签警告:“Drunk poetry: yes. Drunk texting: no.”(可写诗,别乱发消息)。
还有“东坡肉”emoji:一块肥肉配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