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总不能是李世民提前驾崩了吧。 (第1/3页)
立政殿内,檀香袅袅。
李世民正低头批阅着案上的札子,神色平静无波。
“死了?”
直到黄春躬身行礼的身影映入眼帘,他才缓缓抬头,声音带着几分沉敛。
“是。”
黄春低头拱手,语气恭敬却难掩一丝凝重。
“卢子业与卢鸿前日夜宿馆驿时被人暗杀,大理寺已派人彻查,卢轨则在今日押解途中,失足掉入渭水,溺亡了。”
李世民指尖轻轻敲击着案面,目光落在黄春身上,淡淡追问:“随行的皂役、狱卒,可有牵连?”
黄春一愣,迟疑片刻后回道:“回陛下,无一人牵连,暗杀卢子业、卢鸿的凶手尚未抓获,卢轨落水时,随行皂役虽尽力施救,却未能救回,事后查验也无失职之处。”
李世民的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随即又缓缓松开,嘴角勾起一抹冷意:“他的手段,还是太软了。”
他将手中的札子合上,对黄春吩咐道:“押送卢子业、卢轨的皂役,还有看守监牢的狱卒,不必查了,尽数送往沙洲戍边吧。”
黄春心中一凛。
他明白,陛下这是在暗指温禾心慈手软。
留下这些人,日后难免会被五姓七望利用,成为反击的把柄、
可陛下也并未下狠手,只是将人发配边疆,既断了隐患,也给了温禾台阶。
他不敢多言,连忙躬身领旨:“喏。”
李世民淡淡“嗯”了一声,话锋一转,又想起另一件事,语气带着几分疑惑:“对了,那竖子昨日又去华洲作甚?此前不是说郑县的事已了?”
“回陛下,县子昨日带着几名玄甲卫与齐三,急匆匆去了华洲,只说去接人,却未提接谁。”
黄春如实回道,语气里也带着几分不解。
“此事属县子私事,奴婢便未多问。”
“接人?”
李世民眉头微挑,指尖停顿在案上,心中泛起狐疑。
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温禾此前在郑县遇到的那三个士子。
可转念又摇了摇头,觉得温禾不至于如此郑重。
那三个士子看着平庸,无甚过人之处,若是真有才华,或者在历史上留名,温禾早该举荐给自己了。
断不会等到现在,还特意亲自去接。
‘既非士子,那他去华洲接谁?’
李世民的目光落在殿外的庭院里,思绪飞速转动,却始终猜不透温禾的用意。
他了解温禾,向来不做无用之事,这次特意跑去华洲接人,定然有重要缘由。
与此同时。
华洲郑县三田坝村的村口。
温禾刚翻身下马,便快步拦住一个路过的村民,语气难掩急切:“老乡,请问村里近来可有一位姓孙的医者到访?”
那村民被温禾一行人的装束吓了一跳。
玄甲卫的铠甲泛着冷光,齐三腰间的长刀更是醒目,一看便知是大人物。
他定了定神,连忙点头:“有!有一位孙道长,半个月前到的村里,住在村东头的破庙里!”
“可是叫孙思邈?”
温禾的心猛地一跳,声音都带着几分颤抖,眼底的喜悦几乎要溢出来。
他找了孙思邈这么久,从长安到华洲,四处打探消息,这还是第一次离目标这么近。
之前他本就锁定郑县。
可是因为之前的事情给耽误了。
可村民却摇了摇头,有些不好意思地回道:“小人也不知道他全名,只知道大家都叫他‘孙道长’,不过他的医术是真厉害。”
“前阵子村里张老栓脑袋疼得直打滚,找了好几个郎中都没用,孙道长就扎了几针,开了副草药,没过三天就好了;还有村西头的李小二,前几日突发急病,都快断气了,也是孙道长救回来的!”
温禾的眼睛瞬间亮了。
能有这般医术,又姓孙,十有八九就是孙思邈!
他强压着心中的激动,对村民拱手道:“多谢老乡指点,不知村东头的破庙怎么走?”
村民连忙指着村巷深处:“顺着这条道往里走,走到头左转,就能看到一座破庙,孙道长这几日都在那给人看病呢!”
“多谢!”
温禾话音未落,便翻身上马,对着玄甲卫与齐三吩咐道。
“快,去村东头破庙!”
温禾一行人策马赶到村东头的破庙时,远远便看到庙门外围了一圈村民,议论声此起彼伏,还夹杂着几声压抑的叹息。
他翻身下马,快步挤过人群,目光瞬间落在庙前空地上。
一位身着洗得发白道袍的老者正蹲在地上,头发花白却梳理得整齐,手里握着一把磨得锃亮的小刀,眉头紧锁地盯着地上昏迷的村民。
那村民面色惨白如纸,右腿裤管被剪开,露出的小腿上缠着染血的布条,布条下隐约能看到发黑的腐肉,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腥臭。
“孙道长,他这腿……还有救吗?”
围观的村民里,有人忍不住小声问道。
“前几日被野狼咬了,找了郎中说没救了,您要是也没办法,这娃子可就真完了!”
孙思邈没有抬头,只是缓缓解开染血的布条,腐肉彻底暴露在众人眼前,边缘已经发黑流脓。
他从随身的药箱里取出一小瓶草药汁,仔细涂在小刀上,又用一块干净的麻布擦了擦手,才沉声道:“腐肉不除,毒会顺着血脉往上走,到时候神仙也救不了。只能试试先把烂肉割了,再敷上止血生肌的药,能不能活,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话音落,他握着小刀的手稳如磐石,精准地避开血管,一点点将发黑的腐肉割下。
地上的村民疼得浑身抽搐,却始终没醒过来,额头上的冷汗顺着脸颊往下淌,浸湿了身下的干草。
周围的村民都屏住了呼吸,连大气都不敢喘,只盯着孙思邈的动作,眼神里满是紧张。
不过半柱香的功夫,孙思邈才将所有腐肉清理干净。
又从药箱里取出一个油纸包,里面是黄绿色的药粉,均匀地撒在伤口上,最后用干净的麻布仔细缠好。
他直起身,揉了揉发酸的腰,看着依旧昏迷的村民,忍不住长叹了一声:“他这处伤腐烂得太深,贫道虽已去了腐肉、敷了药,但能不能醒过来,还要看天意,可惜此地离长安太远,否则若是能有酒精消毒,他醒过来的把握,还能再大几分……”
“有酒精!”
一道清亮的声音突然从人群后传来,打断了孙思邈的叹息。
众人循声回头,只见一个身着青色长衫的少年快步走上前,手里提着一个鼓囊囊的酒馕,身后还跟着几个穿着劲装、腰佩长刀的随从,看着气度不凡。
温禾挤过围观的村民,径直走到孙思邈面前,没急着自报身份,只是举起手中的酒馕,语气诚恳。
“老丈,晚辈听闻您说需要酒精消毒,恰好晚辈随身带了些,或许能派上用场。”
如今百骑每个人都会必备酒精。
温禾出门也会让人随身带着,以防万一。
没想到刚好就用上了。
孙思邈闻言,握着药箱的手微微一顿,抬眸打量温禾的目光里多了几分讶异。
他行医数十载,去年在长安周边游历之时,便曾听一位在太医院当差的旧友提过。
长安近来出了一种名为“酒精”的东西,比民间常用的火酒纯度高上数倍,用来处理外伤、杀灭秽气,效果远超寻常药剂,只是此物似乎由专人管控,寻常地方难得一见。
“小郎君手中,当真便是长安传来的那种酒精?”
孙思邈往前凑了凑,鼻尖已隐约闻到酒馕缝隙里透出的辛辣气息,与旧友描述的“酒精味”颇为相似,却又多了几分纯粹。
“老丈不妨一试。”
温禾说着,打开酒馕封口,将里面透明的液体倒出少许在随身的银勺里。
这银勺是齐三特意为他备的,平日里用来盛些小食,今日倒成了验药的工具。
“您看,这酒精清澈无杂,涂抹在伤口上能快速杀除秽气,比火酒温和些,却更管用。”
周围的村民也好奇地围上来,伸着脖子盯着银勺里的液体。
这东西看着像井水,闻着却比村里酿的烈酒还冲,谁也不信它能治病。
孙思邈却没轻视,他从药箱里取出一根干净的丝线,蘸了少许酒精,先是轻轻擦过自己手腕处的皮肤,只觉得一阵清凉刺痛,随即又很快消散,没有火酒那般灼烧的痛感。
他又将棉线凑近伤口旁的空气,能明显感觉到那股淡淡的腥气似乎被压制了几分,当即眼前一亮:“没错,这便是长安传来的酒精,纯度竟比我那位旧友带给贫道的还要高!”
温禾,随即笑道。
“晚辈也是偶然得了此方,让身边人提炼了些,出门时随身带着,以防遇到外伤感染的情况。今日能帮上老丈,也是机缘。”
孙思邈连忙对温禾拱手:“多谢小郎君!有此物在,这娃子的性命,至少能多三成把握!”
他行医多年,见多了因外伤感染而丧命的百姓,深知这酒精对医者而言,堪比救命利器。
温禾当即示意身后的随从取来干净的麻布,将酒精倒出少许浸湿。
孙思邈接过浸满酒精的麻布,先是仔细擦拭了自己的双手,又用酒精反复消毒了方才用过的小刀,才小心翼翼地拆开村民腿上的旧包扎。
之前虽已割去腐肉,可伤口边缘仍有些泛红,隐隐有渗液,若不及时处理,怕是又要腐坏。
他用沾了酒精的麻布轻轻擦拭伤口周围的皮肤,动作轻柔却精准,又将少许酒精小心地滴在伤口边缘。
地上昏迷的村民猛地抽搐了一下,眉头紧锁,喉咙里发出微弱的呻吟,却依旧没醒,额头上的冷汗却比之前少了些。
看着孙思邈这熟练的动作。
温禾再一次觉得自己小觑了古代的医者。
只是可惜,这个时代没有后世的知识。
在这样满是细菌的环境下做外科手术,若是在他原本的时代,只怕要被告上法庭了。
但温禾没有开口阻止。
他只是一个外行罢了,若是贸然开口,只怕会惹恼了这位孙道长。
“秽气已经镇住了。”
孙思邈松了口气,又从药箱里取出一个油纸包,里面是研磨好的黄绿色药粉。
“这是贫道用金银花、蒲公英等草药配的生肌药,再配上酒精,明日若是能醒过来,便能慢慢好转。”
说着,他将药粉均匀地撒在伤口上,重新用干净的麻布缠好,还特意叮嘱一旁的村民。
“记得明日此时来换药,若他醒了,先喂些温粥,不可吃油腻之物。”
周围的村民顿时爆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